二、国家综合场馆
国家综合场馆是长期展示中国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艺术藏品为目的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是最高等级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巨大,藏品数量和种类众多,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当代北京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面向的是全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每年参观的公众数量巨大。目前,北京的国家综合场馆有两个,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都坐落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周边。
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国家综合场馆的突出实例。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为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之上组建而成,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一座综合展示中国国家文化历史的综合展馆,馆藏文物62万余件,大都为反映中国历史文化脉络的各种珍贵艺术品。
国家博物馆建筑造型庄重肃穆,很好地体现了博物场馆作为中国国家藏品文化的象征。整座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改造前为内院式布局。建筑外墙为浅黄色,中央部分及两翼的中部为四层,其余部分为三层。总入口位于建筑中部朝向天安门广场一侧,总入口处为24根方柱组成的巨型门廊,门廊两端是两座高约40米的柱楼。廊额上装饰有黄色及红色石料镶嵌的红旗造型,中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为适合新时代藏品展陈的需求,2007年,国家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改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17.86万平方米,其中老馆改造部分建筑面积约3.66万平方米,扩建部分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于2010年3月竣工(图2.7~图2.9)。改造后,国家博物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博物馆之一。
图2.7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造前后空间布局。图片为作者根据《建筑环境设计》2005.1相关文章改绘
图2.8 改造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廊
图2.9 改造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庭
新馆在在平面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展厅面积,将原有南北庭院封闭,同时将西侧原有室外柱廊组织到室内空间中,形成主入口大厅的一部分。入口大厅面积巨大、空间高畅,成为博物馆的中枢系统。大厅内结合阶梯设置了休闲座椅,同时设置了自动扶梯、电梯,可以使公众迅速分流到周边的展厅。大厅两侧为空间开敞的不同高差的大空间展厅,在功能上主要是基本陈列区以及专题陈列区,在平面流线上改原有单一线性的串联式空间布局为并联式布局,使公众能够根据不同的参观需求到达感兴趣的展厅中游览。基本展区布置在建筑屋顶层以利用其作为观景平台,使得基本展区在视觉上与北京历史名城的环境融为一体。在参观流线上,以曲折的庭院式流线模拟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布局。
原有的博物馆侧翼得以保留,其中设置较小规模的展区,如常设国际交流展、捐赠品展览。在保留西门作为主入口的同时增开北门为另一主入口,方便来自长安街方向的公众进入。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数字电影院、报告厅、信息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餐厅、咖啡厅等休闲设施,方便公众的各种需求。不过对于新馆的大厅设计,形式意义大于功能需求,其1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从功能角度来看显得较为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