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布
1. 总体分布
当代北京博物空间的总体特征具体表现为:城区密集分布、局部地段集中、等级差异明显等三个特征,下面从这三方面分开叙述。
1)城区密集分布
博物空间呈现出城区密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密集分布于主城区范围之内,尤其以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最为密集,在这几个区中集中了北京90%以上的博物空间,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丰富,涵盖了博物空间的所有类型(图1.1)。而在中心城区范围之外的广大区域,博物空间的数量则少得多,如平谷区、顺义区、密云县、门头沟区、大兴区、怀柔区等博物空间数量均在5个以下,并且郊区的博物空间类型也较为单一,一般是地区综合常设博物场馆。总体上形成了由中心向周边递减的规律,越向城市外围,博物空间数量和类型越少。
图1.1 北京各区县博物空间分布数量
2)局部地段集中
博物空间在呈现出由城区向周边扩散的总体特征外,还表现出局部地段分布集中的规律(图1.2)。从中观层面上看,主要表现为在一部分具体的区域中博物空间大量集中的规律。在这些地区中,博物空间密集分布,结伴而生,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而这些区域的博物空间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其特点又各不相同。
图1.2 北京城区博物空间总体分布图
内城地区的博物空间类型主要以反映国家民族文化和京城历史文化风貌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和主题常设博物场馆为主。内城地区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众多,政府机关、文化机构分布密集,大量的四合院民居、宗教建筑、皇宫王府分布于此,京城独具特色的市井民俗、庙会戏曲、老字号等孕育于此,这为内城博物空间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综合常设博物场馆如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体现国家文化精神的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等,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如各种名人故居、纪念馆、遗址博物馆等。
西北高校区域的博物空间以高校主题常设博物场馆为主,这个区域高校云集,一部分高校借助自身的文化资源开办了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如北京大学的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馆、清华大学的美术学院展厅等,都属于这样的例子。
潘家园地区的博物空间类型主要以古玩收藏市场聚集为主,其中以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北京古玩城为代表的一批古玩收藏市场聚集于此,形成了北京古玩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地区借助区位的优势和管理的宽松,由自发产生到逐渐壮大。
798地区的博物空间类型以艺术区和藏品个展场所聚集为主。这一地区借助中央美术学院的迁址以及地段租金的低廉等因素,自发形成发展。在短短的十年间,一举成为世界知名的代表北京新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与此相类似的宋庄区域也是以画廊艺术区和藏品个展场所聚集为特征。
CBD地区的博物空间类型以藏品拍卖会场为主。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消费水平高,使馆云集,国内外企业众多,商业发达,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各种拍卖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带来了品牌效应。
3)等级差异明显
当代北京博物空间数量众多、类型多元、等级分明,不同等级的博物空间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差异显著的特征。
根据藏品的主题和品质可以分为国家级、地区级与民间博物空间三类。国家级博物空间尽管数量不多,但是空间影响力巨大、知名度高,主要分布在北京的东西长安街轴线、南北中轴线及延长线上,形成了北京博物空间的“骨架”。国家级博物空间区位优越,自成一统,一般都直接面向城市主要干道,建筑前设置有开阔的广场,建筑形象高大特别,象征意义十分突出,如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中国邮政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其中北京的最核心区域——天安门广场区域,等级秩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家最高级别的博物馆位于此地,构成了博物空间的最高等级的代表。
与国家级博物空间相比,地区级博物空间空间影响力和知名度稍逊一筹,分布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旧城,区位较为优越,一般面向城市次一级道路或胡同里,广场设置较小,建筑意象地域特色较为突出,与周边的城市肌理较好地融合,如老舍纪念馆、文天祥祠、宋庆龄故居、孔庙等等。地区级博物空间通过在旧城之中的布局及相互关联来获得空间影响力的最大化。
民间级博物空间影响力相对最弱,分布的区域主要在旧城以外,对于单个的民间级博物空间来说,由于大都由民众自发形成,缺少规划,随意性很大,其知名度一般很低,建筑意象不突出,缺少入口广场,因此民间级博物空间往往通过依附于其他的建筑中或者聚集成区从而扩大空间影响力。
2. 各类型博物空间分布
1)综合常设博物场馆:位于区域中心地段
综合常设博物场馆主要由国家、地区最高级别的机构所创办,在博物空间的政策、选址、资金等方面占有优势,可达性优越、空间影响力大,因此在布局上体现了位于区域中心的特色。目前北京共有综合常设博物场馆10处。
长安街一线地段是北京最为重要的区域,是北京乃至全国文化、政治的象征和缩影,拥有众多国家级政府办公机构、重要文化设施以及金融机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作为展示国家地区文化的重量级文化传播设施,坐落于此自然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和首都文化精神,因此包括国家和市级综合场馆分布集中于此也在情理之中,其中包括位于西长安街的首都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地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三座综合常设博物场馆。
从北京市域范围的总体布局上看,各个区县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分布较为分散,呈现出散点布局的特征,在规划布局上往往彼此之间相隔较远,具体表现为位于不同区县的区县中心。各区县的综合常设博物场馆影响力涵盖了整个区县范围。区县综合场馆成了该地区的标志,空间影响力较大、辐射范围广,因而彼此之间相隔较远。如位于昌平区府前路的昌平区博物馆,位于通州区新华大街的通州区博物馆,位于门头沟区河滩三角地的门头沟区博物馆等(图1.3)。
图1.3 北京综合常设场馆分布图
2)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内城及北城集中
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在北京城市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中以东城区最多,达到了23处,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数量也较多,分别为20处、19处、19处。最少的区域如怀柔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顺义区,都只有1处。形成了内城及北城集中的特色(图1.4)。
图1.4 北京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分布图
北京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在分布上呈现出内城及北城分布为主的特征。在总共131个主题常设博物场馆中,位于四环以内的就有79个,其中北京旧城分布最为密集。在这一总面积仅占城市总面积不到5%的区域中,主题常设博物场馆的数量达到了48个。四环外的广大区域只有54个,分布的密度明显降低。
北京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分布以内城及北城为主的特点与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直接相关。在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各种职能都集中于城市中心,在中心区域中分布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如皇宫、王府、寺庙、遗址等。这些历史重要建筑很多在今天演变成为了主题常设博物场馆,用于展示古代文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的这种中心发展的城市特性得到了延续,各种城市职能仍然分布于中心城区,如各种政府机关、文化机构、商业设施等,只不过由于内城过于拥挤,各种职能按照同心圆的方式向外辐射。城市中心人员大量聚集,各种城市活动发生频繁。而主题常设博物场馆作为城市中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其布局与发展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分布密度从城区内向城区外逐渐降低,越向城区外围,主题常设博物场馆的个数越少,这是与北京的城市发展格局相一致的。在北京的城区以外,从古至今人口密度就不高,各种文化设施缺乏,交通相对不便利。这种发展的结果就造成了主题常设博物场馆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征。
3)临时主题博物展场:四城区密集
根据2008年的统计,目前临时展场分布在84个公共场所中。在北京市区的临时主题博物展场中,以东城区分布最多,达到了153场次,其次是朝阳区,达到了95次,其后依次是海淀区、西城区。而远郊区县则少得多,均在5次之下,而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则没有举办过临时主题展览。
这四个城区文化设施众多,包括一批重要的博物场馆,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文化建筑,如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都在这四个城区,这些文化设施的影响力较大,适合于举办各种规模的临时展览(图1.5)。
图1.5 北京临时主题博物展场分布图
4)古玩收藏市场:南城聚集
根据目前的资料统计,目前北京各类古玩收藏市场共有25个。对于古玩收藏市场来说,这类空间主要由私人或者民间企业团体自发创办,经历了由非法转向合法的历史过程,政策导向因素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另外,市民生活和经济效益因素也是影响古玩收藏市场分布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古玩收藏市场在北京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南城聚集的特征(图1.6)。
图1.6 北京古玩市场分布图
古玩收藏市场主要在南城聚集,这与古玩收藏市场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原因。北京当代古玩收藏市场在诞生时还属于典型的城市“黑户口”,处于非法和地下的状态,受到政府部门的打压和禁止。在当时行政管理严格的内城区域,古玩收藏市场刚刚发展起步就会被取缔,而在行政管理相对宽松的二环以外区域,一批新兴的古玩收藏市场悄然发展起来,如潘家园、十里河等区域。
第二是租金和地价原因。二环以内寸土寸金,用地紧张,对于古玩收藏市场来讲,成本过于高昂,而地价相对便宜的内城以外,成为古玩收藏市场选址考虑的重要区域,甚至一部分古玩收藏市场就在工地或者荒野中发展起来。
从分布上,古玩收藏市场主要集中分布在几个重要区域。分别是潘家园地区、旧城南城地区。在这些地区,古玩收藏市场的密度明显加强,数量较多,呈现出相对聚集的态势。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首先是潘家园地区,位于北京城东南区域。狭义是指潘家园街道所辖的2.3平方千米区域,广义是指包括潘家园地区和十里河地区所涵盖的范围。主要的古玩收藏市场有:潘家园旧货市场、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程田古玩城等。目前以潘家园旧货市场为区域龙头。该地区历史上处于城乡结合部,城市管理较为疏松、交通方便。由自发的“黑”市场逐渐走向正规管理的品牌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周边古玩业的发展,政策和资金开始向潘家园地区倾斜和聚集,经过十余年发展,最后形成当代北京著名的文化产业园区。直到今日,这一聚集的态势还在发展壮大过程之中。
第二是旧城南城地区,其范围主要位于旧城南城沿两广路沿线分布。主要的古玩收藏市场有:报国寺收藏品市场、琉璃厂地区的海王村市场、荣兴艺廊等。该地区历史上是著名的宣南文化区域。清代实行满汉分城而治,南城成为汉族及其他多民族官员、文人和科举考生的聚居之地,民间文化盛行,古玩收藏市场在这种土壤中逐渐成长。如琉璃厂、报国寺、前门等地的古玩业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颇具规模,也已成为北京的一个符号。随着时代发展,琉璃厂地区古玩收藏市场的城市功能得到延续和发展。报国寺文化市场则是在秉承了明代报国寺书市的数百年文脉,于1997年正式开始营业。该市场借助南城的地域优势,利用报国寺原有寺庙作为古玩收藏市场,定期举办各种收藏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民俗特征。此外,高碑店地区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古玩收藏市场。
5)藏品拍卖会场:东部商业区集中
根据目前已经出版的专著、报刊杂志以及相关的网络、电视等媒介资料统计,当代北京拍卖会主要分布在城市34个场所内举行。对于藏品拍卖会场而言,交通便利、设施优越以及知名度高等因素主导了藏品拍卖会场的空间分布,在分布上体现了在东部商业区地标建筑中集中的特性。
从图1.7中可以看出,藏品拍卖会场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内(四环外只有一个),并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市中轴线以东:在34个拍卖空间中,只有8个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以西,26个位于中轴线以东。这些藏品拍卖会场往往与重要商圈叠合,如燕莎商圈、CBD商圈、朝外商圈、潘家园商圈等等,显现出东部商圈集中的特征。从藏品拍卖会场的区域分布上看,朝阳区15个,东城区10个,西城区5个,海淀区2个,丰台区2个。
藏品拍卖会场分布上以东部高档商业区集中的特征与拍卖会的市场定位直接相关。拍卖会作为比较高端的收藏形式,主要面向较高端的收藏消费者,而北京的东部商业区域就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自古就有“东富西贵”的说法。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商圈的经济发展又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成为北京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这里使馆云集、公司众多、商业环境优越,集中了大量的海外人士及富裕阶层,是北京消费水平最高的区域,拥有较多的潜在高端收藏群体。因此藏品拍卖会场在这一地区高度集中,规模较大,具体来讲,分布在东长安街、东北二三环、潘家园地区等三个较为重要的区域(图1.7)。
图1.7 北京藏品拍卖会场分布图
东长安街主要包括国际饭店、嘉里中心、宝辰大厦等,该地区为CBD所属区域,拥有众多的高档酒店宾馆,并且靠近火车站,交通便利,吸引了藏品拍卖会场在此选址;东北二三环主要有长城饭店、亮马河饭店、昆仑饭店、新保利大厦、亚洲大酒店等,该区域交通便利,国际知名度较高,拥有北京著名的高档宾馆饭店,同时靠近外国使馆区,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参与拍卖活动;潘家园地区在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北京民间收藏的龙头区域,以往该地区主要是古玩收藏市场聚集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地区在原有古玩收藏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类拍卖会聚集的场所,而近期规划的古玩藏品拍卖中心即将落户于此。
一般来说,拍卖会由数场专场拍卖会构成,每场拍卖会时间都非常短暂,只有半天时间,对于公众而言,很多买家从外省市甚至海外而来,存在着对北京地理不了解的可能。一方面,错过时间可能意味着失去了获得某个藏品的绝佳机会,另一方面,不同公司的拍卖会经常会在某天中扎堆出现,公众可能还要穿梭于不同地点的藏品拍卖会场之间。因此拍卖公司在藏品拍卖会场选址上都会考虑在沿城市干道的地标性建筑,如高档宾馆或写字楼中进行,便于拍卖会的对外宣传和实际效果。这些建筑知名度高,紧邻城市干道分布,车行交通十分便利,一般都在地铁公交的覆盖范围之中,距离机场、火车站的距离较近,停车位也较为宽裕,其中一部分著名的五星级酒店成为拍卖公司常年举办拍卖会的首选地点,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中以北京国际饭店、亚洲大酒店、亮马河饭店、京瑞大厦、五洲大酒店、昆仑饭店等地举办的拍卖会最为知名,这些酒店已经成为众多拍卖公司青睐的拍卖场所。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多数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北京翰海藏品拍卖公司拍卖会通常在亮马河饭店举办,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拍卖会举办地在京瑞大厦,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拍卖会举办地设在亚洲大饭店。
6)画廊艺术区:东北郊分布
对于画廊艺术区而言,这类空间一般由艺术家及民间工艺者自发形成,这部分人群一般依托艺术院校或文化区域,同时选择租金低廉并具有较为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区域,在分布上体现了东北郊分布的特征(图1.8)。
图1.8 当代北京画廊艺术区分布图
目前北京画廊艺术区共计10处,主要分布在北京的东部郊区地带,以朝阳区、通州区居多。在东北四五环之间呈现密集分布的态势。其中朝阳区最多,艺术区达到7个。
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布局直接相关。作为中国美术教育最著名的学府,1998年中央美术学院迁址,从王府井一带迁至东北四环的望京地区,中央美术学院的搬迁把许多艺术家也“搬”到此处,为了接近这所艺术殿堂,艺术家开始在学院周边寻找适合的就近地点生活创作,起初是附近的老仓库厂房,后来范围不断扩大,整个798地区、索家村、费家村这些距中央美院较近的区域也逐渐变成了艺术家们的聚集地。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央美术学院的搬迁,就不大可能会有798等画廊艺术区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是与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作为当代艺术大本营的北京,是无数全国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地方,其中许多人怀抱着梦想来到北京“北漂”,开始了艰苦创业。这些艺术家流落北京,没有北京户口和正规职业,成名以前生活窘迫,不得不选择一些租金便宜的农民房、老厂房作为生活起居的场所。在20世纪90年代,圆明园曾经驻扎过一批艺术家创作,形成了画家村的据点。后被政府取缔,艺术家不得不另寻出路。一部分艺术家集体向东迁徙,搬到了通州宋庄一带;另一部分逐渐在东北四五环驻扎下来。这些地区租金便宜、环境清静、管理松散,比较适合性格自由而生活拮据的艺术家们创作与生活。
第三是与政府的管理相关。在20世纪较为禁锢的政策环境下,艺术家画廊艺术区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在管理严格的城区,艺术家们的作为显然不合时宜,经常面临被取缔的局面,如圆明园画家村的取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于是艺术家们选址城郊的废弃厂房或农家住宅,这里政府的管理相对松散,言论相对自由,艺术家在这种环境中勇于创作,使得这些草根文化能够迅速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3. 影响因素
当代北京博物空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影响当代北京博物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五个方面,包括历史文化因素、政治礼仪因素、政策导向因素、市民生活因素、经济效益因素等。这五大因素中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博物空间的分布特征。
1)历史文化因素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人类文明的珍宝库。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博物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也是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先天优势。由于收藏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收藏的性质决定了博物空间的分布与城市历史密不可分,博物空间在城市分布上受到历史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
在北京城,尤其是旧城中集中分布有大量的古代王府、寺庙、故居、古代墓葬等历史建筑遗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1处,区县级文物暂保单位237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521处,共计3553处。如北京名人故居众多,包括鲁迅、茅盾、梅兰芳、郭沫若等名人都在北京居住过。另外北京还有许多全国第一:第一家国立银行、第一家邮局、第一家国立大学等。这些历史遗存中有不少收藏有当时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藏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原有的功能发生了转化,目前这些建筑中有许多都已经开放为博物空间,如明清皇宫开放为故宫博物院、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十三陵在原址上建成了博物馆等。
历史上北京的琉璃厂、厂甸一带,形成了发达的古玩产业,集中了大量的古玩店肆,收藏者大都来此地收集藏品,成了热闹非凡的淘宝场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也延续至今,目前仍然是重要的博物空间。
2)政治礼仪因素
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性质要求了北京城具有为数众多的文化场所,并能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精神。同时,由于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中心,党政军机关部门为数众多,是全国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首选之地,而博物空间恰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政治礼仪的要求。许多中央、地方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都希望借助博物空间这一平台很好地展示本民族、本单位的概况。这就造就了当代博物空间具备了较优越的发展条件。
以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中心和代表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以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为中心的长安街是政治礼仪因素的集中体现。这些地段占据着城市显要位置,对于首都地位的体现,对于政治礼仪的象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政策导向因素
政策导向因素对北京博物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自发产生的市场仅仅依靠市场本身是不够的,政府的态度也是很关键的,必须要有政府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加之合理引导和规范才能健康发展。在1949年之后的三十年间,北京博物空间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政府完全主导了北京博物空间的发展,形成了由“文物商店——国有博物馆”主导的发展格局。1980年以后,政府颁布了许多与博物空间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为博物空间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保障。
从博物空间的整体发展来看,重要的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
从博物空间的政策法规来看,主要有:《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革命纪念馆试行条例》《北京市博物馆条例》《馆藏文物管理规定》《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外贸部、商业部、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商业管理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的意见》《文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等。
总体上看,国家和地方政策根据社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了很多调整,总体上逐渐放宽,更加细化,推动了一批博物空间产生并发展,尤其是在政策宽松的地区,博物空间发展更为集中和迅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阳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使得一批博物空间纷纷涌现。至今朝阳区已拥有北京18个文化创意产业聚居区中的5个,这5个园区之中多是由民间力量自发形成、政府合理引导发展的,如798艺术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区、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此外,许多拍卖会也都在朝阳区举办。
4)人口分布因素
“收藏热”的主体——市民的需要在北京当代城市博物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博物空间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口分布因素的影响。
北京在人口分布上呈现出明显中心集聚的特征,而越往外围,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都显著降低。根据北京2007年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6年,北京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共计1713万,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口数量为265万人,人口密度为22308人/平方千米;城市功能拓展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人口数量为788万人,人口密度为6063人/平方千米;城市发展新区(通州、大兴、顺义、昌平、房山)人口数量为435万,人口密度为675人/平方千米;生态涵养发展区(怀柔、密云、延庆、平谷、门头沟)的人口数量仅为185万,人口密度为202人/平方千米。可以看出,旧城四区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而作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空间在选址上更多的考虑如何能够接近大众,服务于大众,因此,在人员高度密集的旧城区,博物空间分布密度很大,而在远郊区县,由于人口密度低,博物空间的密度也显著降低,显示出与人口分布相似的特性。
5)经济效益因素
藏品不仅仅具有文化属性,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尤其在当代的市场环境中,藏品更是成为大众投资、升值的对象,这在古玩收藏市场、藏品拍卖会场、画廊艺术区等博物空间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因素成为了影响博物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博物空间分布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区域,如藏品拍卖会场集中分布在CBD地区、燕莎地区。此外某些博物空间还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带动商业的效应,集中于某一地区发展,如潘家园地区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北京古玩城取得商业成功之后,一批古玩收藏市场纷纷入驻潘家园地区,798画廊艺术区出名之后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画廊等艺术机构入驻。其目的很大程度上旨在能够分取其中的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