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7/27030077/b_27030077.jpg)
第7章 显示偏好
一、判断题
1某消费者行为为理性偏好,且他的偏好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某一年,他在能买得起消费束的时候却买了
消费束。另一年,如果他买了
消费束,那么说明他当时一定买不起
消费束。( )
【答案】T
【解析】消费者偏好是理性的,在、
均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选择
消费束,说明对消费者来说,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由偏好弱公理可知,另一年没有买
而买了
消费束,是因为
消费束不在他的预算集内。
2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其不具有良性偏好且无差异曲线为凹状,那么他的行为不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
【答案】F
【解析】追求效用最大化必然表明行为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
3第2时期相对于第1时期的拉氏价格指数化等于用时期2的价格买时期1的消费束与用时期1的价格买时期1的消费束所需费用的比值。( )
【答案】T
【解析】,题中所述正是拉式价格指数的概念。
4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的原因是:拉氏价格指数保持价格不变而使数量发生变化,而帕氏价格指数则保持数量不变而使价格发生变化。( )
【答案】F
【解析】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关键在于:拉氏价格指数以基期的数量作为权数;帕氏价格指数以期的数量作为权数。
5显示偏好强公理表示:如果一个消费者在他能够买得起的时候选择了
,在他能够买得起
的时候选择了
,那么在他能买得起
的任何时候他都会买
。( )
【答案】F
【解析】假定消费束是以价格
购买的,
是以价格
购买的,z是以价格
购买的。那么:
,
。根据偏好的传递性可得:
。消费者在买得起
的任何时候都会买
,但是在买得起
的时候不一定买得起
。
5有两种商品:香蕉和土豆。香蕉的价格上升,土豆的价格下降。如果在这种价格变化以后,一个消费者(其偏好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正好能够买得起旧的消费束,那么即使土豆是吉芬商品,她将至少消费和以前一样多的土豆。( )
【答案】T
【解析】如果她减少土豆消费而增加了香蕉消费,那么新的消费束将位于原预算线的下方,这一选择将违反显示偏好弱定理,因此,她将至少消费和以前一样多的土豆。
6显示偏好弱公理不能保证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
【答案】T
【解析】如对于下面一组数据:
,
;
,
;
,
对于前两组数据,有:
所以偏好于
,因在
时,
与
为消费者带来的支出相等,但消费者却选择了
,在
时消费者之所以选择
而不选择
,是因为消费者支付不起
。同理,对于后两组数据,可以验证
偏好于
。
根据偏好的传递性,因此偏好于
。而对于第1组和第3组数据,又有
偏好于
。可见,显示偏好弱公理不能保证偏好的传递性。
7当价格是时,消费者的需求是
,当价格变为
是消费者的需求变为
。这与最大化的行为模型相一致。( )
【答案】F
【解析】,
,可知
被显示偏好于
,同样的,由于
,
,从中可知
被显示偏好于
,所以这种行为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与最大化的行为模型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