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诗词:古诗词里的花事情未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杨花可是无情物

《柳絮》

唐 薛涛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杨花花语 温柔,多情,离别,美丽


今天执意要写的是杨花,这朵花是花,又非花,在寻常的塞北江南随处可见,我日日出门要经过一条路口,两侧也长着一排时间久远的大杨树。

三四月的时候,杨花开放了,当几缕春风飘过,从树下望去,朵朵的杨花就随风摇曳起来,漫不经心地在天空摇摇晃晃着,像微醺的女子似梦非梦间百转千回的心思,更像冰天雪地里洋洋洒洒的洁白雪花,用手轻轻接住一片,如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柔弱无骨地停在你的指尖,落到你的额上、身上,也落到一些人的心里了。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在我国的古典诗文里,“杨柳”基本上专指柳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里的杨柳都是指柳树。“鲁智深倒拔”的“垂杨柳”,也还是柳树。

辞源里也解释杨花就是指柳絮,杨柳依依,折柳送故人。《唐诗纪事》中说唐代的雍陶在阳安做官时,有一座桥叫情尽桥,人们别客到此各奔西东,雍陶将此桥改名为折柳桥,其特赋诗云:“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自此十里长亭话别离,杨花飞絮便是一场流浪与放逐,是浩瀚花海里最多愁善感,却只得恨别离、怨月缺的遗世烟火。

其实早在隋代无名氏有《送别》写杨花:“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你看这花谢千树芳华转,杨树柳絮绿绿地垂着,满城杨花漫无边际的飞着,当柳枝都被不舍地折尽,杨花也散落到尽头,那远行的人儿会不会再回来?烟波渺渺兰舟远,总有谁用一弦锦瑟半痕流沙,湮染了半生离愁的茵梦华年。这纷纷扬扬满天的杨花,漫天飞舞着渲染着古往今来数不尽的离愁别恨。

唐朝女诗人薛涛十四岁时父亡,其父死后,家里贫穷,她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一个弱女子要想糊口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歌喉和才学之外,别无所谋,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十六岁时入乐籍,但她卖艺不卖身。她姿容美艳,性敏慧,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而她发明的用胭脂与芙蓉色情诗纸被当时的人们称作薛涛笺用来和情人传情达意浪漫至极。

爱与被爱在任何年代都是女人心底不会被磨灭的期待,薛涛追求幸福和爱情,但爱情却迟迟不肯垂青于她。薛涛尽管能养活自己,一生却甚是漂泊,她渴望爱,渴望与人白首不分离,直到四十一岁才遇到自己动心的男人——多情又薄情的诗人元稹。

元稹比薛涛小十一岁,女大男小原本就意味着女人的红颜凋零和男人的转而薄情,元稹是个风流而多情的男人,他起初看上的是薛涛诗词里的灵气,知己与情人齐飞,到底又别恋了更年轻美貌的女子对于他不过是情理之中的笑谈,长安城又是出了名的花柳繁华地,在那富贵温柔乡里,元稹早已“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徒留骄傲的薛涛却在这一场只见花开不见结果的流水情爱里寂寞地歌唱着,到底只能是叹着杨花是无情物,孤单到终老。

所以她惆怅的写了这首《柳絮》来自嘲——“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是那样的二月,杨花轻轻地开了,微白又渺小,有春风轻轻地摇晃过,它就染上了路人的衣襟,这样的花本来就该是无情物才好,任它风儿吹过,一会儿飞向南面一会儿飞向北方好了……

夜幕低垂,月华渐明。她执着地把心事婉转成一颗开花的树,却也只能看着这花在风中轻轻飘散,在指尖慢慢枯萎,她的心便一点一点地下坠,盈盈的泪淌在心底,脸上却倔强地笑着,笑着,让人疼痛不已。

因为杨花白而柔软,如絮如雪是诗词中对它最多的比喻,最早把柳絮描写成白雪的天才,始于晋代才女谢道韫,这位姑娘是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话说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外面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一个小孩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姑娘脱口而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虽然是比喻雪的,但是也可以看作是用雪来比喻柳絮的。后来,步谢道韫后尘的咏柳絮杨花的诗就多了。什么“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杨花如雪,落春愁几许”,“杨花絮乱飞如雪,时急时舒任风吹”……虽然谢才女成人之后被人熟记的诗词是很少的,但少年时这一抹咏絮的灵气与聪慧,在千年后却依然成为让人惊鸿一瞥的回眸。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道,“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絮般的杨花,像诗人心头滋长的愁绪,愁煞着即将分手渡江远去的友人。晚风中,传来几声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调,和着杨花的飘落回荡在江上。这种场景传递出了浓得化不开的离愁。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也写杨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即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来渲染气氛,杨花漂泊不定,暗示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带来的飘零流落的离别之恨。

唐朝还有位大诗人韩愈也写杨花,写的却不是别离与薄情,在《早春》里他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里所有的草木都知道春天不久就要结束了,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展现着自己的芬芳与华美,只有杨花和榆荚没有半点美态与才华,也只有化作雪花随风满天乱飞罢了,这不讨喜的杨花啊,韩愈是有多厌恶它呢?哈哈,好像对杨花花粉过敏一般的避而远之,反倒成全了一首从全新角度来写杨花的好诗来。

而写杨花让人过目不忘的一定要提及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为其中之一。他借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这春色渐老,花飞梦远的离愁别绪。

最后那句“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为神来之笔,如一弦笙箫送风月,一阙清词叹玲珑,遇见或别离,不过是人生的注定,一池碎萍飘零零,细看来,不是杨花,是那离人不舍的泪水。天青色等烟雨,总有人在等你,那不老的辞赋,终倒影成千百年来人们心底如山川般的记忆。

相映成趣的是那位叫张先的宋人也写过一首关于杨花的词,张先是苏轼的老友,曾被苏轼嬉笑十八新娘八十郎的张先,他在《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写,“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在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平和的心境。

最后的“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中庭的月色圆润而清明,你可以看见点点杨花在夜空中飞舞。而花过又无影,似乎清晰而迷蒙,似乎明亮而不夺目。闲池看花落,这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杨花,在云水之间,望尽一川风絮,襟袖间浸染着一派的芬芳。苏轼的杨花是纷飞的泪水,张先的杨花是闲庭看花落的悠然,而此刻这两首杨花是哪一首更入了你的眼呢?

清代诗人舒位的《杨花诗》写道,“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

这是借杨花暗喻欢场女子的漂泊不定,生活凄苦,红颜弹指老,不能遇到良人命比纸薄的叹息。

清代那位才子纳兰性德也写过《柳枝词》——“水亭无事对斜阳,宛地轻阴却过墙。休折长条惹轻絮,春风何处不回肠?”

婉约是纳兰公子骨子里的愁绪,这诗和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的凄凉,十里长亭无事对着日暮的斜阳,寂寞深情暗暗地越过了深深的围墙,不要再折长条,那柳也罢,杨花也好,无非是惹了一堆如雪飞絮在天空无边无际地飘飞,这春风什么时候才能不让人费思量,不让人百转柔肠?

谁为谁在春风中徘徊,谁为谁在旅途中等待,前世的琴台,已成今生的沧海。往事成云烟,花飞九天外,用一记微笑,将忧伤掩埋,再乘着风,远远地离开。

而你若问我杨花到底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

我只会淡淡笑着说一句:“杨花开的时候,还是老实看看花吧,不要叫这花白白的开一场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