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 哈飞之路

哈飞全称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直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是中国最早生产军用飞机的企业。汽车工业内普遍简称为“哈飞”的是哈飞集团属下的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军转民”的大潮中,哈飞从1983年进入汽车工业,走出了一条渐进而踏实的技术发展道路,并以其开创性的“中意之路”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中通过与外国企业的技术合作进行自主产品开发的典范。

1986年,国家同意在军工系统中引入日本铃木公司的微车技术,哈飞被列入引进铃木技术的单位名单。起步伊始,哈飞汽车只有30人的队伍,从单排货车干起,后来自己搞了双排货车。在学习和模仿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哈飞从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松花江”牌面包车。当时由于车型小,国内没有相应的配套商,所以哈飞只能够自己生产绝大部分零部件,发动机则由一墙之隔、同属航空军工系统的东安集团供应。

哈飞从飞机转向汽车的过程,也是从计划转向市场、从工厂转向竞争性企业的过程。从军用航空转向汽车制造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容易。尽管航空制造的经验使哈飞成为中国最早掌握CAD、CAE等无图纸化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但飞机制造的技术能力并不能直接“转移”到汽车制造领域,甚至有一些习惯还会不利于制造汽车。例如,哈飞汽车的起步一度采用开发飞机产品的手段,耗时耗财且不符合汽车生产的要求:在设计中一度大量使用航空器部件,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造成汽车整体性能的破坏。更大的障碍是在管理和组织方面。飞机和汽车不但在技术上而且在商业逻辑上都具有根本性的差异:飞机是小批量产品,用户是军方;汽车则是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大众消费品,需求来自竞争性的市场。只是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哈飞人才完成了思想和体制上的转变。

但是,技术密集型的军工传统使哈飞人始终具有勇于技术学习的精神。在学习微型车制造技术时,哈飞从一开始就对铃木的每一张图纸进行大幅改动。铃木的原设计对象在日本是作为工具车使用的,而微型车在中国主要是作为载人工具使用。由于这两种用途对微型车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哈飞在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哈飞与铃木的设计人员曾就车门的设计问题发生严重分歧甚至争吵,而最终结果是:哈飞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实际应用的证实。日方设计人员在数年后就当年的争执诚恳道歉。

在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给了哈飞人当头一棒:“松花江”微型面包车在1994年、1995年火了两年之后,市场境况急转直下,产销量持续徘徊在5万辆左右,落在了其他微型车后面。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教训:产品需要不断改进,才能保持市场份额。这个挫折使哈飞产生了在产品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动力,却没有使其走上合资道路,原因在于哈飞不愿意放弃控制权。当日本铃木看中了哈飞扎实的技术实力而非常想与哈飞合资时,哈飞没有同意铃木的条件。在军工系统汽车企业中,长安与昌河都选择了合资模式;在微型汽车领域,随着柳州微型车与通用合资而变成了通用五菱,哈飞现在成了中国微型车主要制造厂商中唯一没有走合资道路的企业。

1995年底,哈飞的一位总工到天津参加“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在会上遇到了意大利宾尼法瑞那公司(Pininfarina,以下简称宾法)的代表。宾法是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专业汽车造型设计公司,长期为法拉利设计跑车,其长期客户还包括德国大众和日本本田。当时,宾法正急于开辟中国市场,与哈飞一拍即合,并于1996年开始启动第一个合作项目,这就是在1999年上市的“中意”微型车。由此,哈飞成为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从而开展自主开发的先驱者。

在“中意”车型的合作开发中,首先由哈飞提出产品概念,然后由宾法根据中国文化特质[1]画出效果图,用计算机制作无泥化模型,为设计成型开发相应的模具。在“中意”的开发过程中,哈飞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派出自己的技术人员到意大利,跟踪对方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这种合作当时并不允许哈飞的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意方的设计过程[2],哈飞的技术人员只能跟踪对方的设计图纸,随时提出意见和疑问,而由对方迅速给予解答。从与宾法合作开始,哈飞就不定期派技术人员去意大利,基本保持一定的常驻人数。现在,哈飞汽车开发中心的技术人员去过意大利的已近百人。

尽管哈飞的技术人员不能直接参与设计过程,但这次合作依然对哈飞的设计能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哈飞把对方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的设计程序学习到手了,并发现自己过去的开发程序(以及国内大企业现有的开发程序)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同时,与宾法的合作也使哈飞的开发手段(工具)提高了一个档次。目前,哈飞的产品设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无图(纸)化,其计算机模拟技术据称已经可以达到国内数一数二的水平。“中意之路”是哈飞转变设计观念、加快自身技术能力成长的一个转折点。

在“中意”设计中,哈飞与宾法合作的主要是车身的设计,而底盘的设计主要是由哈飞自己来完成。这一底盘模仿并学习了铃木在相应产品上的底盘技术,但由于哈飞根据自身对产品设计的需要和对市场的理解不断改进,“中意”的底盘与铃木底盘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至于进行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模具,在当时那个并不为汽车业内厂商所看好的环境下,则完全是由哈飞自己制造出来的。因此,“中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哈飞主导设计的一个全新的车型。

1999年“中意”上市后,哈飞的产值当年就翻了一番。从2000年开始,哈飞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中意之路”的成功引起了业内的重视,因为与当时中外合作普遍应用的直接引进方式相比,哈飞的合作模式不但导致了有效的技术学习,而且令哈飞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模式招致了一批国内小车厂的模仿,甚至连老大哥一汽也开始走“中意之路”[3]

在“中意”之后,哈飞与宾法继续合作。第二个项目是从2000年开始的“路宝”[4]车身设计。实际上,哈飞在“中意”和“路宝”之间还自主尝试开发了三四个车型。虽然由于对市场的认识和技术储备有限,这些新车型没有能够最终面市,但是这些研发经验使得哈飞的工程师有充足的空间磨炼通过合作设计所学到的技能。在与宾法合作设计“路宝”车型的过程中,哈飞的设计能力已经比合作设计“中意”时大大提高,哈飞技术人员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也大大提高。同时,为了提高“路宝”的整体动力性能,哈飞以类似的方式委托英国莲花公司(国际顶尖的汽车底盘设计公司,大量国际一级赛车的底盘设计都是由莲花公司提供的)对“路宝”的底盘进行了优化。“路宝”的开发与推出完全是针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型轿车市场;作为一款动力性能普遍获得好评的车型,“路宝”一上市价格就定位在6万元左右[5],明显低于当时“夏利”的价格。

哈飞通过合作开发使自身的技术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更有不少障碍来自我国当时的产业政策。由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并不允许哈飞生产轿车,所以在1998年全国主要汽车厂商上报的与三菱有关的3个车型、3个发动机总共6个项目中,只有哈飞的项目没有得到批准。而哈飞在轿车市场上另外一款主要车型“赛马”[6]项目的设计,则完全是根据轿车来设计的,但是由于当时的产业政策不允许哈飞上三厢轿车项目,“赛马”不得不以面包车的身份上报目录。

“不允许哈飞生产轿车”的限制直至2002年5月28日才彻底放开。而哈飞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建设新一号工程(年产10万台轿车生产线),同时在2002年5月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哈飞生产各种车辆17.3万台,销售17.5万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3:415)。这时的哈飞早已建立起一支200人的研发队伍。

尽管道路曲折,但倔强的哈飞已经在自主开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虽然哈飞与宾法、莲花等公司在技术细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合作,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整车系统(包括从“打块”到“数模”再到“计算机操作”)几乎都是主要依靠自己去实现。因此,哈飞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从来没有对任何外国企业产生过依赖:“中意”的合作伙伴是意大利宾法,“路宝”在继续与宾法合作的同时增加了莲花,“赛马”则主要是引进日本三菱技术合作开发的车型。此外,哈飞还加强了与国内一些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选择上,哈飞坚持继承自己的技术路径,在继续采用东安产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也就是说,哈飞始终在产品系统的层面把握着产品开发过程,并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尽管“中意之路”得到扩散,但只有哈飞能获得持续成功。

随着开发能力的成长,哈飞近年来推出的“民意”“锐意”“百利”等车型几乎都是完全自主设计的,而且车型设计周期已经逐步缩短为两年。哈飞将于2004年推出三厢轿车“哈飞3”车型(即“赛豹”,有1.6L、1.8L、2.0L排量的三种型号),而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哈飞4”车型(面包车)则已经属于完全自主设计、技术较为完善的产品。

由于把握了产品系统的技术能力,哈飞能够根据本土市场的特点改进产品,尤其是做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外形设计与价格定位。沿着这种坚持本土市场特点的产品开发路径,哈飞逐步建立了自身的优势。现在哈飞微型车的生产成本早已经是日本厂家所无法比拟的。传言奔驰公司一度分解了7辆哈飞的“中意”面包车,最终的结论是:奔驰公司无法在相应的价位上提供具有相应竞争力的产品。哈飞不但为市场开放后国产微型车的“市场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且开始起步出口海外——主要是消费特征与中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叙利亚、埃及、越南、老挝等。2003年哈飞出口的微型车已经有1000~2000辆,目前正在争取打开轿车出口的局面。

尽管目前哈飞还面临着作为老国企的结构性束缚以及没有自己的发动机生产部门等不利条件,但是哈飞坚持了其军工企业倔强的个性,发扬了其勇于进行技术学习的干劲和技术完美主义的精神,在培养产品开发能力的路上走得非常扎实。2003年,意大利宾法公司在总部门前摆放自己设计的两辆当年最佳车型,一辆是宾法与奔驰联合开发的车型,另一辆则来自中国哈飞主导的概念车项目——“哈飞梦幻”。


注释

[1]作为国际一流的设计公司,宾法在与哈飞的“中意”项目合作中,有专人来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

[2]在“中意”“路宝”等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哈飞外派意大利宾法公司的技术人员只能活动于中方特定的办公室内,而不能随便参与对方的研发活动。

[3]一汽用类似方式进行合作开发的主要是卡车项目。

[4]“路宝”在哈飞内部称为“哈飞2”型产品,这一产品的研发自2000年开始,2003年5月上市。

[5]现在根据不同的配置,“路宝”已有价格为4.98万元的型号。

[6]“赛马”是哈飞在日本三菱相应产品基础上发展出的一款车型。虽然是一款通过模仿实现技术合作而生产的车型,但根据哈飞的工程师介绍,这款车型55%以上的底盘部件都已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