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越南和老挝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一、越南也曾照搬苏联模式

在近现代历史上,越南的志士仁人一直探索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道路。共产国际成立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志明在1920年就深受共产国际的鼓舞,投身于越南的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的运动中。1930年2月,受共产国际的委托,胡志明在香港将几个共产主义组织合并,建立越南共产党[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抗法战争,根据1954年的《日内瓦协定》,以北纬17度线划分了越南南北两方,北方由越南共产党领导,南方则是美国扶植下的傀儡政权。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到1975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1976年,越南完成了南北统一,更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统一时除了越南共产党外,还存在越南民主党和越南社会党,分别成立于1944年和1946年,它们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团结在越南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统一战线之中。1988年10月,两党分别召开大会,宣布停止活动。

在1954年停战之后,越南北方便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经济上建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确保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到1974年,国有和集体经济成分已经占工业总产值的97.7%,占农业总产值的69%。但是,在越南这样的国家,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效率却比较低下,甚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发挥,以粮食产量为例,从1956年到1974年,越南的人均粮食产量不增反降,从360公斤下降到256公斤。[2]

越南实现南北统一后,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对南方进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强行建立了和北方相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结果导致了南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倒退,出现了农田荒芜、商业凋敝的惨状。

越南共产党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盲目效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外交上也追随苏联和苏共,恶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在1978年年底出兵柬埔寨,1979年挑起与中国的战争。这使得越南不仅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而且收到的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越来越少。这样,越南从统一之后就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矛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酝酿成为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这迫使越南共产党不得不寻求革新之路。

事实上,从1954年北方解放到1976年南北统一的20余年时间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却是一个改革苏联模式的时期。对于苏联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当时,苏联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大量的复员士兵在小酒馆谈论外部世界的变化,渴望改变现状的“小酒馆民主”体现了要求改革的情绪。遗憾的是,斯大林仍然固守由他确立的过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把阶级斗争作为中心任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阶级斗争浪潮,直到他去世前还抛出所谓“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使得国内政治空气十分紧张,人人自危,经济建设进展迟缓。这样的气氛一直延续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错过了8年大好的改革时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苏联之所以未能走上改革之路,与斯大林个人有直接关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斯大林更加坚信现有体制的优越性,所以他坚持甚至强化战前的理论和体制。更重要的是,在斯大林体制下,孕育了一个官僚特权集团,这个集团是依托斯大林体制而产生的,所以他们维护该体制并且在斯大林去世后仍继续反对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和社会中改革气氛浓厚,马林柯夫、赫鲁晓夫都高举改革的大旗,就连对“大清洗”负有直接责任的贝里亚也是如此,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改革苏联模式蔚然成风,苏联以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尝试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195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的第二年,也是改革苏联模式的初始时期,而越南共产党却基于对苏联模式的粗浅认识,将苏联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进行照搬照抄,急于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在统一南方后,又将苏联模式强行在南方推广,结果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在越南共产党和社会中引起激烈反应。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期,越南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出现了突破苏联模式的争论和探索,不过并没有形成对苏联模式的真正突破。直到80年代中期,越南才真正开始了革新开放的进程。

二、老挝1975年建国后也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之路

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家,在近现代社会是十分落后的国家。随着西方殖民者进入东南亚,1893年,老挝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9月,老挝又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5年10月老挝宣布独立,成立了伊沙拉阵线,但法国、美国势力又分别进入老挝,干涉老挝内政。在此动荡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老挝仍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社会经济仍然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商品货币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出现,生产工具均为手工业工具;文化极其落后,现代教育十分少见,宗教、迷信盛行。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老挝出现了社会主义政党,这种政党注定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老挝人民革命党是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在党的最新章程中规定,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以马列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为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党的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沿着社会主义目标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建立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会议决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分别建党。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方委员会领导老挝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迫使法国在1954年承认老挝独立,不过美国势力又趁机进入老挝。1955年3月,由凯山·丰威汉任总书记的“老挝人民党”成立,1972年“老挝人民党”在“二大”时更名为“老挝人民革命党”。所以,老挝人民革命党和越南共产党之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老挝在驱逐法国和美国入侵者的斗争中,得到了越南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在经历了多年的内战之后,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成立了民族政治联合委员会,抗美战争也不断取得胜利。1975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掌握政权,12月2日,在万象召开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组成以苏发努冯为主席的最高人民议会和以凯山·丰威汉为总理的政府。当时在老挝的越南顾问多达5000余人。1977年,老挝和越南签署了为期25年的《老越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的特殊关系。

与越南一样,老挝也仿照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社会改造,致力于将老挝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工商业的国有化和农业的合作社化,老挝建立起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政治上,老挝建立了一党制的、党政合一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由于这套模式既不符合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又明显不适合于和平时期的国家建设,造成了老挝的社会生产力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不断衰退,如在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中,由于政府征收农业税,农民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惜毁坏果园、宰杀牲口以避免多交税,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3]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老挝是世界上20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贫穷国家之一,亟待革新开放。面对这种形势,老挝党内不少有识之士主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1979年,他们就宣布了迈向市场社会主义的第一步计划,尝试取消或放宽对企业和市场交换的限制,激发市场活力。到80年代中期,老挝开始实行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