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治理自我选择机制研究:基于治理经济学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的动机、目的与意义

大多研究集群治理的文献都会认为集群治理是政府理所当然的责任,我们需要回到制度生成过程的逻辑中,来寻找集群成员自我治理与政府治理的边界,决定边界的因素或者逻辑是什么,我们想说明的是,有效的治理制度,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必然是集群成员自我选择的结果。外生的治理制度,只能是制度环境的范畴,而不是集群内生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制度。

本研究试图从制度形成的自选择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特征与集群治理模式之间的影响机理。目前的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已经总结出各种具体的集群治理模式,但是为什么会形成各种治理模式?集群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治理模式,或者放弃治理?什么集群特征通过什么因素来影响治理成本和制度选择?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有没有相匹配的规律?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或因果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性的理论解释。

本研究试图依据经济治理理论,特别是迪克西特(Dixit,2003a,2003b,2004,2009)创建的新经济治理理论来研究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问题,寻求上述问题的理论解释。迪克西特的经济治理理论吸收了威廉姆森等人的理论的精髓,正处于发展中的新一代经济治理理论,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对于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解释力更好,因此能够实现对现有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所依据的契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的超越。

迪克西特的经济治理理论把法律缺失的制度环境作为研究的起点,把法律内生化,突出了在法律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当事人对不同治理机制的自发选择问题,为我们认识各种非正式治理和正式治理形式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洞见,并提供了系统的经济治理模型框架。如果把产业集群看成某一区域内自组织的社会组织,那么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核心就是企业群体自发的制度选择问题。因为每种治理模式的产生都有其具体的背景和自身特征,都有克服某种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其中的逻辑就是集群企业在约束条件下对治理制度的内生的选择问题,这个逻辑符合迪克西特的基本思想。本项目把迪克西特的经济治理思想和基准模型用于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的形成和演变,关注不同集群治理模式所对应的集群特征的差异,并揭示产业集群治理制度的自我选择机制的经济逻辑,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相匹配的规律,以及集群治理机制的演化规律,构建产业集群治理制度选择的理论逻辑体系,为产业集群治理模式与集群特征的内在逻辑提供一般性的理论解释。

本研究的具体动机如下:

(1)通过引入迪克西特的新经济治理理论,把产业集群的治理制度当成当事人的自选择问题来研究,揭示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形成与演变的经济学逻辑;通过提出集群治理的自选择模型、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的匹配模型,以及发展与转型背景下集群治理机制演变的规律,构建产业集群治理的一般性理论基础。

(2)通过对产业集群治理的调研和案例比较研究,构建基于信息差别和实施差别的产业集群特征的指标体系,总结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成败的经验,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为理论寻求坚实的经验基础,并为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

(3)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得出不同产业集群所对应的特征与治理模式匹配的规律,以及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化规律,为企业、行业组织,特别是为处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的政府部门在集群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引入以迪克西特的新经济治理理论(LLE),试图从集群企业的自选择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特征与集群治理模式之间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核心是集群企业在信息和实施等约束条件下对治理制度的内生制度选择问题。本研究力图构建“集群特征—交易特征—治理模式”的基本逻辑。产业集群中最能动的主体就是企业,集群治理制度来源于企业克服其他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的需要,企业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治理方式,集群特征决定了交易过程的信息差别和实施差别,从而决定了企业对治理模式的选择。

本研究在LLE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相关特征进行分类细化,并考察其对交易的信息和实施差别产生的影响,近而考察集群特征如何通过信息和实施差别来决定集群治理模式的选择,建立产业集群治理制度自选择的基本模型、关系型治理与规则型治理的选择模型、产业集群特征与治理模式的匹配模型和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演化模型。结合基本理论模型,通过对东北特色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进行实证检验。

本研究可以为集群治理研究思路提供一些借鉴,也可以为政府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群治理制度提供启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集群战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