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决策?
考虑一个问题,假设你知道一个6位字符串的前5位,比如10010,你如何预测第6位?有3种可能。第一,可能存在某种规则决定下一位。如果你知道这个规则,你就能有100%的把握预测下一位。第二,下一位可能是随机的,也许是抛硬币的结果。如果是这样,你的预测最多只能有50%的准确度。第三,下一位可能是规则和随机的某种组合。如果是这样,如果你知道规则,你预测的准确度就能大于50%,但低于100%。计算理论没有给出其他可能。
由某个人“想出”下一位不是一种计算选项,不过仔细审视一下“想出”0或1是什么意思可能会很有趣。也许在我们的头脑里有一组规则,在相同条件下会产生一样的0或1;或许我们能通过思维“抛硬币”来作出决定。显然,大脑也能够以某种方式结合两个极端,在重复的情形中产生不可预测但是有偏的结果。
研究这种问题的心理学家面临的困难是,不可能通过实验检验在我们的头脑里到底产生了什么想法。这是因为在对人类进行测试时不可能重复完全相同的条件。对人来说,测试的条件除了给出的任务之外,还包括受试者在想什么,而受试者所想的显然会包括他们之前参与的测试。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测试之间发生的一切会不可逆转地改变受试者的心智状态。因此,不可能重复完全相同的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总是可以预测,甚至有时候不讲逻辑,因此我们的思维功能不可能是完全确定性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很不擅于生成随机01序列,因此应该也可以排除我们的思维是无偏的随机数发生器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采取的是某种组合策略,我们的思维过程不是随机的,但也不是完全确定性的。这可能具有进化意义。很可能在进化历史中,行为上随机性和可预测性的混合能够在平均上产生最成功的结果。记忆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经验,随机性则在我们的行动中引入不可预测的因素。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创造性?在面对对手时,不可预测性能带来很大的优势。在被狮子追击时,如果黑尾羚羊总是在狮子距离10米时左转,距离5米时右转,狮子不久就能预测出它的转弯,然后只需直奔终点就能抓住猎物。在生命的许多情形中不可预测性(或者说,创造性)都能带来优势。
在做决定时,我们利用记忆存储的信息以及感官接收的信息。随机波动提供了输入的第三个来源。如果我们躺在一个完全黑暗无声无味的房间里,让我们的思绪漫游,除非我们直接就睡着了,否则我们很快会产生新的思维;我们的思想也不会限于记忆的事件。新奇思想的信息从何而来?内省意味着新的思想来自记忆事物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是旧记忆的简单重演。创造性的本质意味着这种记忆信息的“翻弄”不是完全预设的,其中必然涉及随机试验的因素。毕竟,创造性的定义就是产生不可预测性。
记忆碎片的随机组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垃圾思维。有些思想对面前的任务没有用,甚至很可能哪都用不上。要理解我们如何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搞清楚我们如何聚焦于有用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