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郑和下西洋的人员组织
从当时随同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巩珍根据亲历见闻所撰《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三部最初的笔记和祝允明《前闻记》、《明史·郑和传》等史料看来,每次出航的舰队人员编制总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率巨舰二百数十艘。随员中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辨事、书筭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据专家研究,远航人员中包括有行政官员(正使太监、副使太监、少监、内监、舍人、户部郎中、鸿胪寺序班、阴阳官、阴阳生等),有军事员(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还有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造工匠、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办事杂差人员、翻译和医务人员等,各有专职,分工细致而明确。
明成祖重用内官,承担出使海外重任的多是身边的得力太监,郑和使团中十多个骨干领导成员,几乎都是随敕奉差的“钦差”太监。下西洋舰队中最多的是武职人员和军士,每次出航都达二万七千人上下,占全员的九成多(军士除执行军事任务外,还承担其他工作)。武职人员如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隶两京卫军,随郑和下西洋的高级武职人员多出自直隶和南京行在卫军,尤以锦衣卫军为骨干;一般军官和士兵都是从各个卫所调拨。至于普通的技术人员和水手,“始则预行福建、广、浙,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惯下海者,称为‘火长’(在船上主要职掌指南针),用作船师。乃以针经图式(航海针经、航海图等)付与领执,专一料理,事大责重,岂容怠忽!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趋事人众,纷匝往来,岂暇停憩”
。操纵巨舰所需专门技术人员和杂役人手,须事先在沿海地方民间选取。提供各种外围服务还需要大量的民夫,则是在水陆途中随时征发。近年有专家研究发现郑和七下西洋,其中第二次、第六次是从广东出海的,并从广东地方志中看到随征西洋的内官在行经韶州途中征发民夫、严重骚扰地方的史实。
另外,郑和的舰队在外洋航行途中和停泊外国港口时还不断征集和收编各类人员。由于下西洋航程艰险,二十多年中郑和使团中很多组织成员相继死亡
,整个远征行动又是戛然而止,兼以组织成员的档案文献资料没有保存下来,在核心领导人物和主要的武职人员中,除郑和一人在《明史》有本传外,学界只能从文物和零星史籍中考知个别成员生平的若干蛛丝马迹,至于一般成员事迹多泯灭无存,以故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组织成员仍是一个有待开拓的研究范域。
已有中外学者别开蹊径,在郑和下西洋组织成员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福建师范大学徐恭生教授《郑和下西洋与〈卫所武职选簿〉》和日本关西大学松浦章教授《郑和“下西洋”·随行人·事迹》两文,发掘新史料,清理出60多个随同郑和下西洋的成员资料,并作了初步研究。新发现的这些下西洋的随员,多数来自江、浙、闽、粤等东南沿海数省。笔者把其中的广东籍随员辑录出来,作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