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国际航线经营失败的原因
事实上,无论是招商局开拓国际航线,或设立肇兴公司推广对外贸易,均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举措,人才和资金也基本能够配合需要。人才方面,有精通洋务的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资金方面,既有官方以存款及专运漕粮以供开办和日常营运之用,又有殷实的广东商帮“以友及友”的方式来确保商股的征集。因此,不论是招商局还是肇兴公司,均具备相当优越的条件。可惜的是,它们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开拓国际航线和贸易方面,皆以失败告终。其中主要原因是各国实行保护主义及外商排拒,清政府亦因国内动乱和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自顾不暇,无法对招商局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些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都是“分洋人之利”,自然受到各国政府及商人的排拒。例如上文涉及的以下六项:
日本自设轮船公司,关税独减,中国商船前往,榷税加重,故局船因亏耗而裹足。[63]
招商局轮船向在本国通商各口揽载……奈东洋、吕宋定章多有偏护各国之商船,而局船争衡匪易。其新加坡、槟榔等处乃欧洲各船来华大路,力难与抗,遂俱中止。[64]
和众号驶往檀香山,1880年再顺道开往旧金山,竟被美国无故扣留,除照缴进口正税外,加征10%的船钞,和每吨一元的罚款,以致大为亏折,于1881年停航。[65]
招商局去年放船走檀香山及美国之金山,因洋船竭力抗拒,乃于本年(1881)停行。[66]
招商局美富轮船去年(1881)八月间运茶往英国,至本年(1882)二月始行回国。因洋商颇存妒心,遂至无利。[67]
本年(1883)春间值法越多事,招商局所订代越南承运粮米只得暂且终止,其他各国所属海口虽有订约之处,亦不敢造次放船行走。[68]
此外,不少言论指出外国对轮船公司的多方保护,例如给予专利和津贴等,清廷在这方面亦无法相比。如陈兰彬指出:“查英国初设轮船公司,每年津贴银一百五十万圆;美国初设太平洋公司,每年津贴一百万圆;故能日增月盛,称雄海外。”[69]刘坤一在回应王先谦奏请派华船出洋的建议时,也指出“英、法公司轮船……均有国主津贴巨款,资本充足,难以力争”[70]。中国适值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及太平天国运动、捻军等事件,国势日益倾颓,未能对招商局给予更有力的保护。
在种种不利的国内外环境下,招商局派往外国行驶的轮船欠缺国家的保护,面临极其困难的外部竞争和打压。加上1883~1884年因中法战争引起的政治经济恐慌所造成的恶劣形势,使招商局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同时,徐润挪用招商局的资金用于地产投机[71]、黎兆棠急于求成而不听从郑观应的稳健策略,[72]均属人为错误。这几个因素最终迫使招商局开拓国际航线的活动陷入停顿。及后,马建忠将全部轮船假售于旗昌洋行,招商局国际航线的开拓便戛然而止了。[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