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来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青少年足球大讨论

【记者旁白】

母亲的离去,让于世来又一次陷入悲痛之中。令人欣慰的是,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走了出来。于世来明白,慰藉母亲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地活下去。

这段时间,于世来和足促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奔走呼吁,积极联系各地球迷,为中国足球发展做了大量辅助性的工作,并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

【于世来自述】

自从《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后,得益于这两年国家对于足球的大力扶持,中国足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当然,在这样的大发展中,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大部分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各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协调配合的问题,因为《方案》涉及多个部门,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所以肯定有个磨合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些暂时的困难,比如一时的资金、人才等的缺乏,等等,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要大家思想统一,齐心协力,都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如果大家思想上并不积极,那就要引起注意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很积极,最有代表性就是一些学校和学生家长。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鼓励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但是,我们广大的家长同志们却明显地表现出了不积极,甚至很有抵触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我们足促会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中国足球的问题很多,但都不是根本性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足球人口太少,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状况,就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踢球,并且要从小时候抓起,而不是等他们长大成人,那时候就晚了。

【记者旁白】

中国足球的发展,青少年是关键,校园是关键。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惜的是,我们一直没能做好。

于世来说,一般情况下,一个有天赋的孩子,要想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球员,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以下的条件,一是在他小的时候,他必须能接触到足球,必须有一个环境,让他能显现出他踢球的天分;二是在他的天分显露出来以后,要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专业的指导,要有良好的环境让他的天分得到充分发扬,这样一步一步,最终才能成材。这样的过程,需要家长自始至终的支持,需要学校必须要有很好的足球环境。

【于世来自述】

校园足球的开展,是解决中国足球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家长们不支持,甚至反对孩子们踢球,校园足球的开展就会严重受阻。我们了解到,在很多学校,校园足球开展都不是很顺利,正真踢球的孩子并没有增加多少,校园比赛流于形式,甚至体育课时间也被文化课挤占。

为什么风靡世界的足球,会遭到中国家长们的抵触?《总体方案》颁布两年了,校园足球环境到底如何,有多少改善?为此足促会专门组织了多次调查,掌握和了解了不少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总结,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1、在家长的观念里,读书考大学是正统的,也是唯一的金光大道;

2、既然考大学是唯一出路,家长普遍认为文化课学习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绝不能耽误。而踢球,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踢球,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

3、对于孩子的未来来说,踢足球这条路太窄,而且并不是高尚的职业。

在一次研讨会上,很多来自足球界的人士谈论他们的看法,说出了我们在教育上的很多问题,我觉得很有参考意义,这里摘录一些。

“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家长。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为了不让自己的‘不负责’毁了孩子一生,他们不会允许孩子的兴趣爱好占用学习的时间。

在很多国家,父母支持孩子踢球或是参加别的活动,可能仅仅就是因为孩子喜欢,这对于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的孩子所做的毎一件事,都是为了将来的功成名就和光宗耀祖,都必须是‘有用’的,而在大多数家长眼里,读书考大学恰恰是最有用的。

仅仅是为了喜欢,仅仅因为好玩而浪费了学习的时间,那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和玩物丧志,这样的孩子是要受到批评和惩罚的。”

“我们的很多家长们有着很强烈功名心结,这可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在中国,读书考取功名一直是历朝历代平民子弟的梦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的家长们也还有这样的想法。

在大多数家长们的观念里,读书考大学是孩子的唯一正路,而其余都是旁门左道。他们只关心孩子考试的成绩,学校和老师同样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其他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统统不予理会了。

所以,我们国家的中学生,在他们成长的最关键阶段,就只是在学会做一件事——考试。至于他们的身体素质,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独立思考,他们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他们的心理,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和适应,甚至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都被忽视甚至放弃了。至于足球,更是和大多数学生无关。”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们的家长会送孩子去学电子琴、学绘画什么的,或是乒乓球之类的,但没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学足球,说明足球在家长心目中并没有受到重视。

足球在中国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普及过,真正了解和喜爱的人并不算多,这和欧洲以及南美洲国家相比,都有着巨大差距。欧洲的职业化已经发展了一、两百年,足球早已深入人心,而南美国家的人民是把足球当成了生活一部分的。

在多数家长的心目中,足球并没有很高的地位。别看联赛好像很热闹,但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足球的人并不多。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踢球可能也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干的事。他们会觉得,琴棋书画是高雅的,是可以陶冶情操的,而乒乓球羽毛球等,也是可以锻炼身体,为国争光的,那一块块世界冠军的金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足球,却是粗野的,没文化的,没前途的,容易受伤的,甚至是会让孩子学坏的。当然,这种偏见和前些年足球界时不时传出的负面新闻是有一定关系的,足球圈的黑幕让足球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

“很多孩子的心里都有个偶像,青少年处在一个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好的偶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让他们更自觉地向人生的目标努力迈进。

我认为,可以通过引导,让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成为孩子们崇拜的偶像。这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即可以扩大足球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又可以让孩子们受到正能量的激励。一个优秀的球员,他的身上往往有很多好的品质,比如他的顽强的意志力,他的拼搏精神,他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等等,这些都能够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青少年把球星当偶像的并不多。他们的偶像都是谁呢?有一个调查显示,主要是演艺界的,比如那些偶像明星。

就算是不考虑足球,单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难以接受的。那些只会在舞台上蹦蹦跳跳,长得像女孩一样漂亮的所谓小鲜肉,有什么能让孩子们学习的?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如果天天都崇拜这样的偶像,对他们会有什么好处吗?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将来是要成为社会中坚的,要挑大梁的,就小鲜肉那样的,将来能挑大梁吗?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应该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不应该是娘娘腔。

说实话,中国这些年的教育,已经让人感觉到,我们的男孩子有些阴盛阳衰了。所以,崇拜什么样偶像的问题,我们觉得是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对孩子加以引导。”

“客观上,培养孩子踢球风险比较大,孩子的未来没有多少保障,这让一些希望培养孩子踢球的家长顾虑重重。就算发现孩子有足球天分,也很少有家长会去培养,因为从社会现实环境考虑,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

实话说,即使是很有天赋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成长为足球明星的也是凤毛麟角,能在中超上场已经是很成功了,不过在目前社会的观念和标准来看,这还是没有足够吸引力的,远不如考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或是当上博士那样更有档次,更能让家长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个普通的职业球员,也远不如在机关上班或是在银行上班那样体面。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足球还是有偏见的,除非你成为万人敬仰的大明星,否则,一个不是很出名的普通球员,并不受人尊敬。更何况,如果孩子连中甲中乙都没踢上,那将来怎么办?他们没有其他技能靠什么生活?《总体方案》要求做好足球运动员转岗就业工作,但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