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汉语.语法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节 助词

逻辑汉语的助词属于虚词。它们的绝大多数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因此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只能附着在实词、短语和句子上帮助表明或发挥该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或功能。

根据其作用,逻辑汉语的助词分为四类:

时间助词:了

动态助词:在、着、过

结构助词:去(或“来”)、所、得(或“个”)

语气助词:吗、呢、啊、吧、啦、的、嘛、么、罢了、而已、呗

一、时间助词“了”

在逻辑汉语里,“了”的唯一功能就是构成谓语动词的过去式来体现动词发生在“过去”的时间性,即一个谓语动词加上“了”后就成为一个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的动词。例如:

(1)昨天我头疼了

(2)你昨天做了什么?

(3)他一看见了我他就站住了。

(4)张滨觉悟了过来。(张滨觉悟过来了。)

(5)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三天儿,才看了一半,还将得看三天儿。(这本书我看了三天,才看了一半,还得看三天。)

(6)一小时前我吃了这药。(我吃了药已经一个小时了。)

“了”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一)构成动词的过去式

(1)在那会上,他的脸红了一阵子,又白了,白了一阵子,又红了起来,他真是如坐针毡。(在会上,他的脸红了一阵子,又白了,白了一阵子,又红起来,真是如坐针毡。)

(2)他摔碎了那花瓶。

(3)你怎么把这么新的衣服扔了?

(4)这邻居’的那老狗已经死了两天儿啦。(邻居家的老狗死了两天了。)

(5)他在收拾房间时候捡到了一个钱包。

(6)他买这本书花了两元钱。

(7)一把火把一所大楼烧了,真可惜!

(二)与副词“已经”连用,构成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态

(1)这雨已经停了

(2)她已经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3)我们已经派了几个人们去帮助他们。

(4)我们已经盖起了数-以-千-计高楼儿。

(5)他们已经把该伤者送进了那医院。

(6)她已经进了那所房子。

(7)近来那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儿。(近来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8)这个月他们已经生产了一千多辆汽车儿。

(9)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多年儿啦。

(10)他从小就已经戴了眼镜。

(11)你已经认识了她多久啦?

(12)这天气已经暖和了,这树梢儿都已经绿了。

(三)与副词“已”连用,构成动词的过去完成时态

(1)在大量事实儿面前,最后他只好承认了自己已犯了罪。

(2)我们到了那剧场时那电影已开始了。

(3)她已变了那么多,我都认不出了她来啦。(她变了那么多,我都认不出她来了。)

(4)他在部队已干了十年儿,去年退役了。(他在部队干了十年,去年退役了。)

(5)他告诉了我他从小就已认识了她。

(6)他已走了很久后我才找到了那封信。

(7)直到他已走了后我才开始了那工作。

(8)她把她已画了那些画儿拿了给我看。

(9)这棵老橡树在这院子里已挺立了一百年儿,有天突然倒了下来。

(10)小李已等了一个钟头,当看见他的妹妹出现时他很生气了。

(11)这个研究所改良这棉花品种已改良了三年儿才成功了。(这个研究所改良棉花品种改良了三年才成功。)

二、动态助词“在、着、过”

动态助词“在”“着”构成非谓语动词“在”“着”形式,其中“在”与动态动词连用,而“着”与静态动词连用,两者都含有动作正在进行中之意;“过”的作用是构成谓语动词的完成式来体现动词的状态性,即一个谓语动词加上“过”就表示该动作处于已经完成的状态。

(一)在

“在”与动词连用构成动词“在”形式,如“在读、在建、在做、在研”等。动词“在”形式及其短语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与副词“正”一起构成谓语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

(1)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正在床上(在)睡觉像雷大声地打着呼噜。(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正在床上睡觉,像雷一般地打着呼噜。)

(2)当时,我看见了那火车正在进了那站。

(3)我听见有人正在下面叫我。

(4)小明正在打篮球。

(5)他们正在做数学练习。

(6)她正在给一个朋友送行。

(7)他好像正为什么事在发愁。

注:当动词“在”形式的前面为“在”开头的介词短语时,动词的“在”可以省略,如例(1);动词“在”形式有时可以被作为状语的介词短语分割,如例(6)。

2.构成复合宾语,即作宾语补语

(1)我看见了那些孩子们在放风筝

(2)你听见那钟在敲响吗?

(3)我闻到什么东西在烧糊。

(4)她撞见了他们在偷她的荔枝儿。

(5)我能够感到那风迎面在吹来。

(6)我正在听了那乐队在公园里演奏。

(7)那有几个男孩们在那小溪里游泳。

(8)我感到了我的心怦怦地在跳。

(9)我看见了那火车在进该站。

3.作状语,表示一种伴随的行动或对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

(1)我们花了整整一天在找你

(2)他在那球场门外站了两个钟头儿在看那比赛

(3)当时她躺了床上

(4)许多车辆停了在那里在等候修理

(5)这些小学生们上午聚集了在学校礼堂里在庆祝<六一儿童节>。

(6)小妹还在那超市里,在选西瓜

4.作定语

(1)昨天那边一栋在建高楼着火了。

(2)他是我校一名在读研究生。

(3)一在押犯化身了成<足彩>大佬,网络诈骗超过100万。

(4)他们仍是在成长一代。

(5)<中国>仍是在发展国家。

(6)我对那在进行试验一无所知。

(二)着

“着”与动作连用构成动词“着”形式,如“走着、唱着、笑着”。动词“着”形式及其短语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与副词“正”一起构成谓语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

(1)东郭先生正赶着驴,在路上慢慢地走着。

(2)这屋子里正亮着灯,孩子们在灯下学习。

(3)我们正在开会了时候,从外边走了进来一个女孩。她上身正穿了着一件T恤衫,下边穿了着一条牛仔裤,脚上穿了着一双白色旅游鞋,头上还戴了着一顶草帽,风尘仆仆的样子,好像刚从远处来到这儿。(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从外边走进来一个女孩。她上身穿着一件T恤衫,下边穿着一条牛仔裤,脚上穿着一双白色旅游鞋,头上还戴着一顶草帽,风尘仆仆的样子,好像刚从远处来到这儿。)

(4)赵永进正静静地听着,一声也不响。

(5)她的眼里正闪动着泪花。

(6)那交通艇嗖嗖地正向前疾驶着。

2.作状语,表示一种伴随的动作

(1)我微笑着淡淡地说:“没问题。”

(2)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在床上睡觉,像雷大声地打着呼噜。(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正在床上睡觉,像雷一般地打着呼噜。)

(3)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父,下山了。

(4)他闹着让我带他出去玩。

(5)姐妹俩坐了在那山坡上愉快地唱着歌。

(6)那火车到了<抚顺>,雷锋背着老大娘’的包袱,扶着她下了车。(火车到了抚顺,雷锋背着老大娘的包袱,扶她下了车。)

(7)忽然,海员们扶着一个老工人走了过来。

(8)他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9)那老汉走着走着摔了一跤。

(10)他吹着口哨骑着车走了。

3.动词“着”形式短语作定语

(1)那有一条柏油路连接着这两个村庄儿

(2)他写了一篇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文章。

(3)他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男人。

(4)看,提着箱子那个人!

(5)那是一个穿着红裙子姑娘。

4.动词“着”形式短语作补语

(1)姐姐突然发现了妹妹光着一只脚

(2)她注意了到他提着一个包。

(3)我发现了一个人在那树下站着。

注:并不是带“着”的动词就是动词“着”形式。有些动词与作为副词的“着”构成词组动词,而有些动词本身就带有“着”。例如:

①<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②她的脸上常浮泛着欢愉的笑容。

③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

④你先歇着,我出去看看。

⑤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三)过

与原形动词(即动词一般式)连用构成动词完成式,如“去过、爱过、做过、出现过、谈话过、玩过”等,表示动作已经结束,但该动作或状态与正在谈论的事情有关系,或对正在谈论的事情有影响。动词完成式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与副词“已经”等一起构成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态,主要体现动作现在已完成的状态性

(1)我已经吃过啦。

(2)你最近已经见到过小刘吗?

(3)我们已经见过面。

(4)我已经去过<天津>,他去过<上海>。

(5)你把这本书放在爸爸已经用过那书包里。

(6)他已经去过很多国家儿,见多识广。

(7)这行李已经被检查过,没有问题。

(8)那本书我已经看见过,好像在书架上。

(9)我已经学过<英语>,还没学<法语>。

2.与副词“已”等一起构成动词的过去完成时态,主要体现动作过去已完成的状态性

(1)小张’的妹妹以前跟她的外婆家已姓过王,后来改了过来。

(2)昨天晚上姐姐已回来过,吃了点东西又走了。

(3)我还没看过这个画展它就被撤了。

3.与副词“会”+副词“已经”等一起构成动词的过去将来完成时态,主要体现动词过去将来已完成的状态性

(1)我以为这会儿你会已经去过那啦。

(2)当时我猜了小李会已经告诉过婷婷一些情况儿。

(3)她说了到那时她会已经吃过啦。

(4)我以为之前你会已经干过这工作。

(5)刘科长说了到时她会已经回过单位去看看啦。

(6)真是的!这谁会已经想到过呀!

(7)我以为那时你会已经来过啦。

时间助词“了”与动态助词“过”的区别:带“过”动词倾向于表示动作的状态性,要与副词“已经”或“已”连用,说明过去发生的动作已经结束并对现在或当时产生某种结果或有某种影响,如“他已经当过兵”,此句表示“他”现在虽然不当兵了,但仍有军人之类的风格等;而带“了”动词倾向于表示动作的时间性,说明过去某个时间发生了某动作,如“去年他当了兵”,表示“去年”发生了“当”这个动作,即“他”去年成为一名军人,至于说话时还是不是军人则不在谈话时考虑范围;而当带“了”动词和副词“已经”或“已”连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或当时并可能持续下去,如“他已经当了十年儿兵”,说明现在“他”仍然是一名军人。“过”强调动作的状态性,“了”强调动作的时间性。下例同上理:

(1)他昨天去了<北京>。

(2)他已经去过<北京>。(很了解那里)

(3)他已经去了<北京>。(现在仍在那里)

三、结构助词“去(或‘来’)、所、得(或‘个’)”

结构助词本身并无词汇意义,但有句法意义,它们与其后面的动词构成的短语在句中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

(一)去(或“来”)

它们与动词一起构成一种非谓语动词,即不定式动词,如“去做”或“来做”。不定式动词本身或不定式动词短语在句中可以发挥如下句法作用。

1.作主语

(1)现在去做什么都已经是为时太晚的啦。

(2)去忽略这一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作宾语

(1)我们要从主要方面去检查我们的思想问题

(2)在这会议上,大家讨论了关于如何去加强安全生产问题。

3.作宾语宾补

(1)我们的杂志也要靠大家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2)她不让我去做这事。

(3)她摘了一片荷叶来当雨伞。

4.作定语

(1)我们没有这必要去做所有这些练习儿

(2)我还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5.作状语

(1)这个问题是很难的去回答。(方面状语)

(2)他停下了车来向我们问路。(目的状语)

6.作主语补语

(1)第一步就是去找一份工作

(2)他被叫了到那法庭去作证。

7.作句子状语

(1)具体地来说,我们将从左侧进攻。

(2)客观地来说,他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长处。

(二)所

“所”用来构成定语从句和定语短语,即“主语+所+动词”为定语从句,“所+动词”为定语短语。例如:

(1)赵丹是广大的观众所喜爱一位电影演员。(赵丹是广大观众所喜爱的电影演员。)

(2)本店所卖香烟由烟草局配送。

(3)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所谈那问题还是关于环境污染。(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所谈的问题还是关于环境污染的。)

(4)他所弄了出那声音把大家都吵醒了。(他弄出的声音把大家都吵醒了。)

(5)这是我们所必须履行一个手续。(这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手续。)

(6)这些就是我们所碰到困难儿。(这些就是我们碰到的困难。)

(7)这是我所出生了于该村子。(这是我出生的村子。)

(8)我所寄了给你那明信片你已经收到了吗?(我寄给你的明信片收到了吗?)

(三)得(或“个”)

这两个形式不同但作用相同的结构助词在句中与其后面的词或短语构成补语来说明前面的谓语。例如:

(1)为了备课,李老师每天睡得很晚的。(为了备课,李老师每天睡得很晚。)

(2)他学数学学得很好(的)。(他学数学学得很好。)

(3)他们正在睡得香。(他们睡得正香。)

(4)你今天起了得是不是很晚的?(你今天起得是不是很晚?)

(5)我唱得不好,请大家原谅。

(6)玛丽说<汉语>说得比我流利。

(7)他把斧子举了得跟头一样高,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8)她的心怦怦跳了不停。

(9)那民兵们把那鬼子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四、语气助词“啦、吗、呢、啊、吧、的、嘛、罢了(而已)、呗”

以上语气助词都位于句末,除了“罢了、而已”有点实际意义外,其他的语气助词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帮助提高一般疑问句的疑问程度以及缓和或加强一下语句的气势。在语用中,应尽量保留疑问助词“吗”等以提高问句的疑问程度来让听者更清晰地理解句意,可以降低除“罢了、而已”之外的其他不具有疑问功能的语气助词的使用率,以及在含有疑问词的特指问句中使用语气助词的使用率,以提高语句的精练性。

(一)啦

(1)上课,快进教室!(上课了,快进教室!)

(2)我明天将不去<颐和园>啦。(我明天不去颐和园了。)

(3)春天啦,花儿已经开了,草绿了,这天气暖和了。(春天了,花儿开了,草绿了,天气暖和了。)

(4)中学生啦,还哭!(中学生了,还哭!)

(5)今天都是星期五啦,时间过得真快。(今天都星期五了,时间过得真快。)

(6)妈妈,我已经写了完作业啦,可以出去玩啦吧?(妈妈,我写完作业了,可以出去玩了吧?)

(7)黑天啦,别出去啦。(黑天了,别出去了。)

(8)今天这天气是热的死啦!(今天热死了!)

(9)这个人是坏的透啦!(这个人坏透了!)

(10)这个消息太鼓舞人啦!(这个消息太鼓舞人了!)

(二)吗

(1)你看见了张老师?(你看见张老师了吗?)

(2)明天你们将去<颐和园>吗?(明天你们去颐和园吗?)

(3)你们参观了那车间后就回了学校吗?(你们参观了车间,就回学校了吗?)

(4)你不认识老李吗?

(5)你看,这还像个学生吗?

(6)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7)有人吗?

(8)你认识我吗?

(9)把这些东西儿都送给他吗?

(10)他已经仔细地检查了吗?

(三)呢

(1)这是怎么回事()?

(2)小英啊,部队明天就要走啦,咱们送给同志们些什么呢?

(3)十几年儿过去了,五个孤儿已经成长了得怎么样啦呢?(十几年过去了,五个孤儿成长得怎么样了呢?)

(4)小李呢?

(5)咱们将去<颐和园>呢,还是去<北海>呢?(咱们是去颐和园呢,还是去北海呢?)

(6)今天晚上你去不去呢?

(7)他开始没同意你的意见,后来呢?(他开始不同意你的意见,后来呢?)

(8)小刘,你正在吃什么呢?(小刘,你吃什么呢?)

(9)别怕,有我呢。

(10)你走好啦,我呢,你就不用管啦。

(四)啊

由于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语气助词“啊”会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语音形式。

(1)明天你将在那大会上发言

(2)小刘,不去<上海>呀?

(3)谁呀?

(4)咱们将什么时候走哇?(咱们什么时候走哇?)

(5)注意啊,比赛马上就要开始!

(6)你怎么不吱声,说呀!

(7)小明,你可得努力呀,不然要掉队。

(8)走啊,走啊,走了大半夜,才走了一半。

(五)吧

(1)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2)爸爸,您就答应吧!

(3)老师,让我去吧!

(4)你走吧!

(5)你好好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6)好吧,咱们现在就去。

(7)今天晚上看书吧,头疼;不看吧,明天又要考试。

(8)你说行就行吧,我没有什么意见。

(六)的

它构成逻辑汉语的强调型陈述句“是……的”句式的一部分并在书写上与其前面的词空半格。例如:

(1)这个人是做翻译

(2)他是两点半出去的。

(3)我是在预售处买的票。

(4)今天中午我们是吃的饺子儿。

(5)我是从农村来的。

(6)那本教材是在1958年被编写的。(那本教材是1958年编写的。)

(7)老赵刚才所说了那段话儿好像就是冲我来的。(老赵刚才那段话好像就是对我说的。)

(8)李老师是用红笔改的。

(9)我们是坐公共汽车去的。

(10)她是昨天通知我的。

(11)昨天晚饭我是吃的馒头,不是吃的米饭。

(七)嘛

(1)你们急什么,等我一会

(2)行行出状元嘛。

(3)你还正愣着干什么?走嘛!

(4)这个学期之工作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儿。

(八)罢了、而已

“罢了”“而已”表示“轻微”的意思,其前面常有“不过”“只是”“无非”等词。例如:

(1)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大病,不过着点凉罢了

(2)我不过说说罢了,你何必当真!

(3)他无非会写几句诗罢了,算不上什么作家。

(4)吃一顿饭不过三千块而已,小意思!

“罢了”比“而已”口语色彩要浓。

(九)呗

(1)这回考得不好没关系,以后努力

(2)你是怎么来的?——走来的呗,这儿又没有车。

(3)你要去就去呗,跟我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