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宗祠对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多少年来,每当我在课堂上谈起与姓氏相关的话题时,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地要说几句。大家最关心的大约有这几个方面:“我家的姓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姓氏人口特别多?而有的姓氏人口又特别少?”还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家的姓氏这么稀奇?”“老师,您为什么说‘陈’、‘田’是一家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古老的“姓”与“氏”演变成今天的“百家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氏都包含着独特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姓氏文化、谱牒文化、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修武县的薛氏宗祠祭祖仪式已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人又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强烈的族群。《周易》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礼记》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明史》卷四十八也说:“敬天法祖,无二道也。”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不难看到:地无论南北,人不分老幼,携家带口,拉着大箱提着小包匆匆忙忙赶回老家祭祖的人群,多至大小道路为之阻塞。

中华大地上有一种“祠堂连云,远近相望”的繁荣景象。请看以下几组数字:广东省紫金县的“百姓宗祠街”有数十座建于明、清的宗祠。广东省大埔县老县城茶阳古城素有“饶半城”的美称,因为饶氏祠堂有30余座。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的祠堂群,在大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保留着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据常州地方史志记载,常武地区原有1100座以上的大小祠堂,大都建于明、清时期,仅礼嘉地区就有32座。翻阅民国十九年(1930)武进县第一区(城区)地图,上面还有不少祠堂,整个城区不少于40座。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客家宗祠一条街,现在还保存有26座宗祠。台湾省的金门县,祠堂、家庙多且密度高,如琼林村就有蔡氏家庙7处,西园村有黄氏家庙4处,北山村有李氏家庙4处,盘山村有翁氏家庙3处。这些家庙除代表着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着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国内目前最大的姓氏文化城——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由仿明清古建风格的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三大殿和108间百家姓祠堂组成。

这些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老建筑,至今仍然香火不断,说明宗族祠堂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江苏省常州市著名文史专家、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认为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有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美德,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的新风尚;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我们漫步这些祠堂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祠堂从前面的大门到后面的大殿,从回廊直至神龛,都遍布对联。可以这么说:在这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更加显示了它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文学价值。

仔细研读各地祠堂的这些对联,从内容上可以发现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慎终追远,追溯家世源流,显示本姓氏久远的历史渊源和迁徙、开基情况。如安徽省铜陵县西王村王氏宗祠联:

自东周受姓以来,功名及五侯三公,才最列七贤四杰,文韬武略,代有英豪,祖德溯渊源,俎豆馨香,凛凛乎秋霜春露

从西村卜居而后,支系分千流万派,睦宗合八股一祠,瓜衍椒繁,世相继续,子孙庆昌炽,门庭清白,蒸蒸焉身显家齐

从最早得姓写起,洋洋洒洒,一直写到本村王氏的繁衍。

福建省龙海市白礁王氏家庙(原厦门市同安区辖境)联:

分支来自固始,到白礁腾浪万里

创业本在同安,振乌巷长享千秋

将他们宗族的根追溯到中原。

广东省高要市芙罗李氏宗祠联:

生河南,长河南,宦于粤东,为万世开基鼻祖

父进士,子进士,卜云石顶,启十房肇祚神宗

讲的是一世祖李璞,世居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百亩庄,南宋绍定己丑(1229)进士及第,任粤东梅州推官。二世祖李珏(李璞之子)中南宋咸淳戊辰(1268)科进士,任江淮制置使,后擢升为广东转运使。曾率师拒元兵入侵,因大势已去,投簪于海岸,隐居于广东德庆县浈昌宝鸭塘,之后又迁至肇庆东门石顶坊定居。至元代初期,开启了十门宗支在各地分居,成为芙罗李氏十房世系的始祖。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叶氏大宗祠联:

自光固而浙而赣居佛岭,遂根深叶茂

由唐宋历元历明至国朝,愈积厚流光

叙述了本支叶氏从唐代到清代,从光州固始到浙江,到江西,最后定居厦门市同安区佛岭的漫长迁徙历程。

第二,颂扬本姓氏、本家族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或懿言美行、刚直廉正、文章气节等。这一类对联占了祠堂对联的绝大部分。如赵氏宗祠通用联:

风高琴鹤

图绘麒麟

上联指北宋大臣赵抃,为政清廉简易,知成都时,仅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指西汉大臣赵充国,因功图像被绘于未央宫中的麒麟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董氏宗祠联:

珥直笔于晋廷,良史风规高百代

著鸿文于汉策,醇儒品望播千秋

上联指春秋时期晋国史官董狐。下联指西汉学者董仲舒。

广东省南雄市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家

上联指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的西汉大臣苏武。下联指北宋文学家苏轼。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霞美村杨氏家庙有这样一联:

幕府辞金知有四

程门立雪尺深三

上联指东汉“关西孔子”杨震夤夜辞金“四知”的典故。下联则是宋代建阳游酢、杨时同拜“二程”(程颐、程颢)为师,立雪程门,尊师重道的佳话。

厦门市翔安区小嶝岛邱氏宗祠有副邱葵长子后裔、明代武英殿大学士邱浚题写的对联:

却聘高节,理学流芳奕代

钟棋显宦,璜山著绩明朝

邱葵为朱熹四传弟子,不肯仕元,隐居小嶝岛,“杜门刻志励学,耕钓自给”,写有《却聘诗》。其不慕荣华,洁身守志的高风亮节备受后人钦仰。在大嶝岛正对面的海滩,有一块四尺见方的巨石,即“象棋石”,据说早先石头上镌刻着“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的棋联,为邱葵手笔。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同安县令孔俊建大同书院,祀朱文公,以吕大奎、邱葵师生配祀。到明代洪武元年(1368),吕、邱二人均已入祀同安朱子祠,供后人千载凭吊。

第三,以帝王将相、高官显宦来表现本宗族显赫的家世,炫耀本宗族的声誉。如朱氏祠堂联: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两朝天子,分别指后梁朱温和明代朱元璋;圣人,则指宋代理学家朱熹。这些人,自然都是朱氏的荣耀。

西河林氏宗祠九牧堂联:

唐代兄弟九刺史

宋朝父子十知州

西河林氏为晋时八族入闽首姓,在福建省属大姓,有“陈林半天下”、“福建无林不开科”的民谚。林氏入闽始祖林禄十六世孙林披(居莆田),唐代时官太子詹事,生九子均官至州刺史;宋代林韬(林披长兄)之九世孙林杞(居晋江)官光禄寺少卿,生九子均官至知州,所以,福建林氏有唐九牧与宋九牧之分,林氏也以“九牧”为堂号。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佛岭叶氏宗祠联:

宋室郡马第

明朝宰相家

上联指佛岭叶氏八世祖叶益(字深叟)于宋理宗年间娶魏王赵匡美十世孙赵桓(环娘)为妻,其后裔也以“郡马”为分堂号。下联指十一世孙叶向高(居福清)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任东阁大学士之事。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店镇后村郭氏家庙联:

汾水状元裔

崧山节度家

上联的“状元裔”,指郭镕为唐代状元驸马郭暧第四子,也是汾阳王郭子仪之孙。他于咸通年间与其侄郭嵩入闽,定居同安崧山之麓(今洪塘郭山)。下联的“节度家”,指宋代任粤东节度使的郭岩隐。

第四,道德教育历来被作为姓氏祠堂的头等大事而引起重视,诸如爱国、忠孝、谦恭、礼让、和睦、耕读、勤俭……或劝善戒恶,或劝勉激励,这样的内容,几乎所有姓氏宗祠的对联都有涉及。如江西省上犹县黎氏宗祠联:

祖宗有灵,孰是孰非,祸福终有报应

天地无私,为善为恶,休咎总无负人

浙江省奉化市西坞街道赵氏宗祠联:

入则孝,出则悌,恪尽人伦,可称贤子弟

进以礼,退以义,钦承圣训,方为大丈夫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塘村张氏祠堂联:

和于远邦,则安定万载

睦在近邻,而团结千秋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阳翟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陈氏二十九世孙陈延香为祖祠撰写的一联: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登此堂方无愧色

士读农耕,工勤商俭,履斯地便有春风

还有许多宗祠使用的是通用的对联: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第五,从祠堂的地域特色入手,描述青山秀水,以表现人杰地灵。如广东省高要市蚬岗镇西村李氏大宗祠门联:

前耸西山,西映长庚,自昔仙才夸倚马

后依东阁,东来紫气,而今道德继犹龙

上联指祠堂前边朝拜的是高耸的老君山,入夜长庚星在夜空熠熠生辉,本族自古就有像李白那种倚马可待的卓越才华。下联指祠堂后面有一道东阁大学士出入的门户,迎纳东来祥瑞的紫气,如今老子的《道德经》已在本族发扬光大。

福建省厦门市乌石浦萧氏家庙联:

天宝石奇,飞来乌石

霞漳江曲,流入鹭江

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江西省婺源县汪口村俞氏宗祠联:

青山抱水水抱村,赣北无双景

彩凤盘龙龙盘阁,江南第一祠

盛赞此处的景致之美,还自豪地称誉该祠堂为“江南第一”。

福建省安溪县蓝田乡颜氏家庙联:

骑天马,步清溪,双髻岭前锦地居,世世簪缨苑内

跨石龙,朝北朗,其简山上忝天立,年年执笏廷中

第六,位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的海峡两岸的宗祠对联,反映了本是一家,血脉相连的血缘关系。如台湾省新竹县苏氏武功堂联:

武著千秋源苦竹

功传万世念庐山

表明苏氏源于陕西省武功县,流入同安和庐山,分支迁居苦竹的历史渊源。

金门岛原为泉州府同安县辖地,不少祠堂对联反映了无金(门)不成银(同安)的地缘、血缘关系。如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北门蔡氏祠堂联:

派本琼林,原由固始

地名嶝屿,宅定北门

琼林,位于金门岛中央偏北处,为蔡氏聚居的村落,且保留大量燕尾马背的传统闽南建筑,朴实典雅,其中又以宗祠家庙最具规模。

至于海外的姓氏宗祠对联,还表达了炎黄子孙对故土的深深眷念。如缅甸南重镇毛淡棉市苏氏宗祠庐山堂联:

庐水南渡,衍派分支,溯源祖国

山川北向,钟灵蕴结,发展他邦

我们常见的绝大多数是单姓氏的祠堂,但还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多家姓氏合用的祠堂,并且他们也有专用的对联。如两姓合祠对联:

休言别族与宗族

但道吾翁和若翁

山东省曹县的长刘庄,有魏、刘合谱宗祠,其中有这样的对联:

考昔洪洞同宗始

证今曹邑分姓传

功成于谱,刘魏先世垂裕德

名就于宗,两姓后昆就历传

一本散万殊,两姓枚举言分考

万殊归一本,刘魏大同观合宗

两姓人众莫测,辟木百枝实基本

刘魏物繁难量,犹水万派总同源

福建省泉州市还有董、杨联宗祖祠。

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长楼村甚至有一座由18个姓氏组成的祠堂——义溪十八姓宗祠。如此多姓共用一个宗祠,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祠内现存一块酸丝木神位牌,黑漆金字,竖式直下分别有楷书“荥阳郑氏、晋江朱氏、清水上艾、清水下艾、南街林氏、江口宋氏、玉埔吴氏、金斗黄氏、东际郑氏、溪东陈氏、溪西陈氏、江良陈氏、南杨陈氏、漳邑姚氏、六桂翁氏、刘庄陈氏、郑氏、义溪杨氏”十八姓元祖宗亲神位,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

睦族并睦邻,一团和气

难兄兼难弟,百世本支

姓氏专家谢钧祥先生曾对姓氏对联予以极高的评价,说它“涉及历史学、地名学、语言学、音韵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一门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学问”。

这些祠堂的对联,充满了仁义、礼让、耕读、简朴等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是今天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有益借鉴。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有的难免或多或少含有封建糟粕,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是有必要注意的。

从对联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些祠堂的对联,多数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有的还出自名家之手,如俞樾、赵翼、赵藩、曾国藩等清代对联大家,都在祠堂的楹柱上留下了优秀的对联作品,值得今天的对联研究者和爱好者学习、借鉴。如赵藩为云南省剑川县向湖村赵氏宗祠题写的一副对联:

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恩敕

门开东向,俯平原三面,见榜山叠翠、剑海回澜

其中的方位词对、数词对,以及漂亮的当句自对,无不十分老到。

俞樾题浙江省诸暨市钱氏宗祠一联:

合数百里之秀,若雁池,若龙山,若篠岭,若亢岛,环抱崇祠,恰称五王俎豆

溯卅余世以来,有名宦,有循吏,有武功,有文学,蔚成巨族,长绵千礼蒸尝

仅仅是凭借着“武肃王之后裔孙士芳的自述”,俞樾就挥笔撰写出这副长联,洋洋洒洒,巧用排比,糅诗句、词句及散文句式于一联,飘逸潇洒,不愧为大家手笔。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丙洲村(陈化成故乡)陈氏家庙联:

案峙牛肩,此日勋题麟阁

沙回鲤尾,当年浪接龙门

借用几种动物来对仗,十分巧妙。

本书收录了《百家姓》中的全部504个姓氏的祠堂对联。之所以这样收录,是因为《百家姓》是一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关于中华姓氏的书。它成书于北宋初期,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本书的体例根据《百家姓》的顺序排列,每个姓氏先简单介绍起源、郡望、堂号,再举出几副通用的宗祠对联,最后是专用的宗祠(家族祠堂、祖祠、支祠、家庙)对联,两部分对联均按字数多少排列;至于有的姓氏一时没找到专用的宗祠对联,则只收录部分通用对联。

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对联不予收录:一是仅祭祀某个人的祠堂对联,如江苏省无锡市泰伯祠对联、河南省漯河市堰城区许慎祠联;二是某氏某人赠某氏某人的对联,如沈氏,郭沫若赠茅盾(沈雁冰)联;三是某氏某人自题联,如郑氏,郑板桥自题联;四是某氏某人诗中的句子,如陆氏,陆游诗中的一联。

因为这是一本以对联为重点的书,又考虑全书字数的关系,所以,对各姓氏的起源及其郡望、堂号仅仅点出来,不再详细展开;对各姓氏通用的对联,也仅仅作简单注释;至于某地某姓氏的专用对联,所牵涉的内容则更为丰富,限于篇幅,基本上不加注释。

读者能看到这本书,要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对对联文化、姓氏文化的关注,感谢周明恩先生付出的心血。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在此,先致谢意。

李文郑

2014年大暑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