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为长者折枝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为长者折枝”,各家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见《孟子》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第二种解释:宋孙奭《孟子音义》卷上引唐代陆善经云:“折枝,折草树枝。”朱熹《孟子集注》卷一曰:“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可见,朱注基本同陆说。
第三种是把“折枝”解为弯腰行礼。此说最早见于元代陆筠《翼孟》一书,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十一》:“《翼孟》,朝奉大夫临川陆筠嘉材撰。周平园序曰:嘉材平生笃志《孟子》,著《翼孟音解》九十一条,择《春秋左氏传》、《庄》、《列》、《楚辞》、《西汉书》、《说文》之存古文者深思互考,遂成此书。如以折枝为磬折腰肢,读乐酒若乐山乐水、角招为韶、眸子为牟、……二女果作婐之类,皆粲若白黑。”明陈士元《孟子杂记》卷四:“为长者折枝,陆筠云:折枝为磬折腰肢揖也。”
元陈天祥力申此说,他在其《四书辨疑》卷九中说:“以折枝为易为之事,此学者共能知之。然须说到与‘长者’二字相合处方是。今言折草木之枝,止是单取折之之易,此于长者有何干涉?果长者之命,于此有必用之理,有则方可折,无则乃不可,然后此说可通。不然,‘为长者’三字于文为赘,当时何若便不说此三字,直言‘折草木之枝,语人曰:我不能’,顾不顺快邪?又何须长者之命哉?经文既言为长者折枝,则折枝之义属于长者,其为不可相离之物其(‘其’当为‘甚’)明,上下语脉须有关联,岂容一句之内而有如此支离不相照管之理?只以语法律之,不言草枝木枝,但云折枝,不成语矣。况草木之枝亦有坚脆大小之不同,脆而小者折之固易,若树木之枝既坚且大者,伐之而匪斧不克,岂可一概言其易折哉?旧说为长者按摩手节,此以枝为肢体之肢字,义本是,然所谓按摩手节者,事却迂僻,亦不可取。为长者屈折肢体,止是卑幼之于尊长常用易为之礼貌耳,如敛手屈膝折腰之类,皆其事长上之礼也。说者宜云,枝与肢通用,折枝谓敛折肢体,如敛手折腰,为长者作礼也。”
以上几种解释中,赵岐注最无道理,因为按摩并非易为之事。而“折草树枝”之说亦难成立。上古打柴,言“采薪”、“负薪”,而未有言折枝者。最后一种解释也有问题,据笔者查考,在先秦汉语中,“折”字尚无弯曲义。折,《诗经》4例,均折断义。《尚书》5例,夭折义1例,“折(制)狱”4例。《庄子》共9例,其中8例为折断义。而《渔父》篇中有“磬折”一词,但此属《庄子》杂篇,非庄周手笔。《墨子》共11例,除“折(制)则刑”1例、折取义1例、“鸟折”1例外,均为折断义。《论语》1例,即“折狱”,折一作制。《孟子》2例,均为“折枝”。《春秋》经传共16例,除《春秋》经文地名1例外,均折断义。周礼1例,为跌折义。《韩非子》15例,其中13例均为折断义,“折长补短”2例,“折挫”1例。从以上统计看,“折”在各书基本上没有弯折义,因此不能以后世“折腰”语比附“折枝”。
那么,“为长者折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妨看看孟子在其他地方的类似说法。《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鸡,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这段话与《梁惠王》篇中那段话的意思全同。笔者认为,“为长者折枝”就是“徐行后长者”的意思,即指放慢脚步,让长者先行。《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亦此之谓也。
我们知道,“折”字古与“制”通。《尚书·吕刑》:“制以刑。”《墨子·尚同中》引制作折。而《尚书·吕刑》:“哀矜折狱。”《盐铁论·诏圣》引折作制。《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陆德明《经典释文》曰:“鲁读折为制。”《荀子·王制》:“折愿禁悍。”《汉书·游侠传》:“力折公侯。”二例中的折也相当于“制”。而“折”或作“裚”,裚亦与制通,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三曰擅裚割,四曰犯上弗智害。”裚即通制。“折枝”之折亦为制之借。
枝,通“肢”。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谈到养生之法时说:“一曰垂枝,直脊,桡尻;二曰疏股,动阴,缩州。”这里的“垂枝”即垂肢。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斗折脊项骨,可(何)论?比折支。”支、枝同音,这个“支”也是借为“肢”,指四肢。明陈士元《孟子杂记》卷四曰:“为长者折枝,……古文肢、枝通用。《汉书·武帝纪》:‘民犹肢体。’一作‘枝体’。”是陈士元所见两个《汉书》版本中“肢”、“枝”构成同义异文(查今本《汉书·武帝纪》作“支体”),均指肢体,而足亦四肢之一。“枝”可指足,还有其他证据。《庄子·德充符》:“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集韵·陌韵》:“跂,足也。《庄子》:‘跂支离。’”而义为足的“跂”为“枝”的后起分化字。因此,“折枝”之义为“制足”,即节制脚步的意思。
与“折枝”结构相同的词组,在古书中也多见其例。《战国策·齐策五》:“折冲席上。”折冲即制冲、止冲也。《新书·容经》:“屏气折声。”折声即制声、止声。《孔子家语·贤君》:“忠士折口。”王肃注:“折口,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