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谏逐客书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给秦王的一篇奏章,又名《上秦王书》。逐客:驱逐客卿。客,即客卿,是指外国来秦担任秦国公职之人。书:又称“上书”,是用来陈述自己政治见解或主张的一种陈述性文书。

李斯

【作者小传】

李斯(前?—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曾同韩非一道师从著名思想家荀况学“帝王之术”,于公元前247年由楚入秦,受到秦王器重,拜为客卿。秦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保位,曾被胁迫参与赵高矫诏太子的阴谋。秦二世时,被赵高以“谋反”罪诬陷入狱,后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在帮助秦王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统一后,他积极主张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但他的收诗书愚百姓、严刑酷法等带来恶劣影响。

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的文章保留至今的《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行督责书》、《自罪书》等,大都收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其文富于文采、论证周详,说理透彻,带有浓厚的战国纵横家的风格。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缪(mù)公: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缪,同“穆”。,西取由余于戎由余:春秋时晋国人,流亡于戎,奉戎国命出使秦国。秦穆公用计离间由余与戎王,并收他为谋臣。后由余帮助秦消灭十二戎国,拓地千里,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春秋时楚国宛人,曾任虞国大夫。晋灭虞后,作为晋献公女儿陪嫁的奴仆入秦。后逃到楚国宛地,被俘。秦穆公听说他贤能,用五张黑羊皮(当时赎一名奴仆的物品)将其赎回,并任用为相,后人又称之为五羖(gŭ)大夫。宛:楚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迎蹇叔于宋蹇(jiǎn)叔:春秋时秦国岐(今陕西岐山东北)人,寓居宋国,为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以厚礼聘蹇叔入秦,任为上大夫。,求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春秋时晋国大夫丕郑的儿子。晋惠公杀了他的父亲,丕豹逃到秦国。穆公任他为大将攻晋,打下八城,并生俘晋惠公。公孙支:春秋时秦国岐人,字子桑,寓居于晋。秦穆公聘其为谋士,任大夫。。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并:吞并,兼并。二十:泛指当时我国西部的诸多小国。,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秦孝公(前361—338在位),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强盛。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名鞅,因秦封他于商,故名。任秦相十年,先后两次变法,改革制度,发展经济,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移风易俗,民以殷盛以:因。,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用: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获楚、魏之师: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商鞅大破魏军,俘魏公子昂,魏割河西之地(今陕西澄城以东一带)予秦。同年又南侵,战胜楚国。获,俘获,战胜之意。,举地千里举地:攻取土地。,至今治强治强:安定强盛。。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秦惠文王(前337—前331年在位),孝公之子。张仪:战国时魏国人,惠文王任之为秦相,他用连横之计破坏六国的合纵,以便秦国对六国各个击破。,拔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时属韩国,在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地区,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故称“三川”。,西并巴、蜀巴、蜀:当时的两个小国。巴在今四川东部巴县一带,蜀在今四川西部成都一带。,北收上郡上郡:魏地,包括今陕西北部和宁夏、内蒙的部分地方。公元前328年,惠文王派公子华与张仪攻魏,魏国以上郡十五县献秦求和。,南取汉中汉中:战国时楚地,在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公元前313年,张仪诱骗楚国与齐国断交,次年大破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接着攻占楚汉中六百里土地,置汉中郡。,包九夷包:囊括。九夷:当时楚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九,虚指数量之多。,制鄢、郢制:控制。鄢(yān):楚地,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郢(yĭng):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东据成皋之险成皋(gāo):又名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氾水镇,为古代军事重地。,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六国:韩、魏、燕、赵、齐、楚。从:同“纵”,东方六国结成联合战线以抵抗秦国的一种策略。,使之西面事秦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功施到今施(yì):延续。。昭王得范雎昭王:即秦昭襄王(前307—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范雎(jū):字叔游,战国时魏国人,后入秦任相,封应侯。他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得以逐步征服邻国,扩大疆土。,废穰侯、逐华阳穰(ráng)侯:即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秦武王去世,拥立秦昭王,任将军,多次为相,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擅权三十余年。华阳: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范雎以利害说动昭王,将穰侯、华阳君逐出关外。,强公室、杜私门公室:王室。私门:指贵族豪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当初假如。内:通“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得到。昆山:即昆仑山,相传昆仑山北麓的和田出产美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指随侯珠、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佩带。太阿(ē):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名匠欧冶子与干将所铸。,乘纤离之马纤离:古骏马名。,建翠凤之旗建:竖立。翠凤之旗:用翠鸟羽毛做成凤鸟形状装饰起来的旗子。,树灵鼍之鼓树:设置。灵鼍(tuó):俗称“猪婆龙”,鳄鱼的一种,皮可制鼓,声音洪亮。。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说:同“悦”。,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夜光之璧:一种夜间发光、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楚王曾在张仪的游说下,遣使献夜光璧于秦王。,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物。玩好(hào):供玩赏的奇异珍宝。,郑、卫之女不充后宫郑、卫之女:当时人们认为郑国、卫国多美女,此处泛指各国的美女。,而骏良不实外厩注2,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丹青:作画的颜料。不为采:不被采用。。所以饰后宫、充下陈下陈:古代殿堂台阶下陈列礼品、站列姬妾的地方。、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宛珠之簪(zān):用宛地出产的珍珠装饰的发簪。、傅玑之珥傅玑之珥:镶嵌有珍珠的耳饰。傅,同“附”。玑,不圆的珠子。珥,耳饰。、阿缟之衣阿(ē)缟:齐国东阿所产的缟。缟,白色绢。、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随俗雅化:随着时尚的变化而打扮得雅致漂亮。佳冶窈窕:姿容娇艳,体态优美。赵女:赵地女子。古时认为燕、赵多美女。、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击、扣:并指敲击。瓮:瓦器,小口大腹,可用于汲水或盛酒、水。缶(fŏu):瓦器,小口大腹,器嘴处与瓮略有不同,可用于汲水或盛酒、水。这里是指用瓮、缶作为表示音乐节奏的打击乐器。,弹筝搏髀筝:拨弦乐器,形似瑟。搏髀(bì):拍击大腿。,而歌乎呜呜快耳者歌乎:歌唱。呜呜:形容秦人歌声。快耳:悦耳。,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郑、卫:国名,以盛行新兴民间音乐著名。桑间:是当时卫国男女欢聚歌唱的地方,后来用做当地民间音乐的代称。昭虞:舜乐名。昭,通“韶”。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象:周武王时的舞名。,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扣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适观:指乐于观赏。适,悦也。。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曲直:邪正。,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跨海内、制诸侯:横跨海内,制服诸侯,指统一天下。跨,横跨,占有。海内,指全国。制,控制,制服。

注2(jué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养马棚。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兵:指军队。。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拒绝。,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四时:四季。充美:指生活富庶美好。,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般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黔首:秦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古时平民百姓以黑巾裹头,故称。资:帮助。,却宾客以业诸侯业诸侯:使诸侯成就功业。,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借给。寇:敌人,入侵者。兵:武器。赍(jī):送物给人。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损:减损。益:增多。,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内自”句:意为对内使自己虚弱而对外与诸侯结怨。自虚,使自己虚弱。树怨,结怨。,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阅读导航】

本文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当时由于秦国强大,外来客卿增多,影响了秦宗室大臣的权势和利益,他们就借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修建三百余里的水渠实施“疲秦计划”一事,向秦王进言,说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秦王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主动上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客书》。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提出总论点:逐客是错误的。然后从三个层面,详说逐客错误所在。首先,用正面事实列举秦历史上四位国君重用客卿成就功业的事实,证明逐客之错。其次,作者以秦王所喜之物为喻,抓住秦王想成就统一大业的心理,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最后,通过古今正反对照,陈述逐客的严重危害。结尾作者对上述三层内容加以概括,用类比的方法指出秦只有纳客才不会有敌,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给了秦王思想上致命一击,令秦王的逐客思想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改变逐客的初衷。秦王最后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这篇奏章在艺术上有三个显著特色。一是善于比喻,从而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是秦王对色乐珠玉和对客卿态度巨大反差的一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为全文最精彩部分。宋代李涂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二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是作者多用铺陈和夸饰手法、对偶句式以及华美辞藻使然。三是论证手法多样,逻辑严密。作者采用归纳论证、举例论证、类别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理足辞胜,雄辩慆慆,环环相扣,逻辑关系谨严。


【思考阐释】

一、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二、秦汉散文的特点是注重文章的效用,故特别注意写作技巧。思考为什么李斯的上书能改变秦王的态度。

三、本文抓住秦王要统一天下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而《齐桓晋文之事章》抓住齐王于“王”不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先从提高齐王对“王”的兴趣入手,然后用排比、提问题、类推的方法令其情绪高涨,然后抓准时机向齐王摊牌:摆出自己一整套“王”的思想主张,结果令齐王欣然接纳。比较两篇文章,看孟子与李斯谁的攻心术更胜一筹。

四、阅读《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进一步体会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语言风格。


【相关链接】

李斯与韩非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说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咏史诗·上蔡

胡曾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