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到成年: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与城市成年轨迹](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18/22648918/b_22648918.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成年轨迹的结构性变化:1982—2010年![本章的英文版已发表,详见Tian, Felicia F.2016.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in China in 1982-2005: A Structure View. ”Demographic Research 34:451-466。本章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010年的数据。](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1A8B/11228664904570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38890403-3c5Bgs9PQwPs1mMQexRHmTaxgSJeXru0-0-bee271513395d121120b90ed552d1afd)
第一节 引言
本章将从成年轨迹的行为转变发生的时间、次序及异质性三个结构性因素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成年轨迹的变化。时间指行为转变发生的年龄,用以判断分析成年轨迹是否延迟;如果确有延迟,时间因素可用以分析具体行为转变的延迟及延迟幅度。次序指行为转变发生的先后顺序。成年轨迹的标准次序是完成学业—工作—结婚—生育(也包括完成学业—工作或完成学业—工作—结婚等)。在分析次序变化时,笔者主要考察行为转变是否有乱序现象(如成年轨迹为完成学业—结婚—工作),以及行为转变是否有跳步现象(如完成学业—结婚—生育或完成学业—工作—生育等)。异质性是指行为转变的时间和次序在同龄人中的差异性。异质性程度越低,表明青年人的成年轨迹越统一,标准化程度越高。异质性程度越高,表明青年人的成年轨迹差异性越大,个人化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