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利刃:二战德军单兵武器装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二战德军著名地面部队

1.4.1 国防军“大德意志”装甲师

1921年,德国成立了一支名为“柏林卫戍团”(Wacht Regiment Berlin)的部队,其职责是镇压革命暴动,并承担平时的检阅和保安的作用。这就是“大德意志”装甲师的前身,但成立不久就被解散。之后,在刚刚解散的柏林卫戍团基础上又成立了一支“总部卫戍队”(Kommando der Wachtruppe),这支部队驻守在柏林直到1934年。1934年,总部卫戍队改名为“柏林卫戍队”(Wachtruppe Berlin)。1937年6月,这支部队又被重新被命名为“柏林卫戍团”。在柏林奥运会等活动中,维持会场安全秩序的任务一直都是由柏林卫戍团担当。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

“大德意志”师军官正在研究作战计划

在二战初期,“大德意志”步兵团留在本土进行编制和训练。至1940年5月,全团编制包括:第1步兵营、第2步兵营、第3步兵营、第4重装备营、“大德意志”步兵训练营、卡车连、第43机械化工兵营、机械化侦察连、第40后勤支队。1940年5月10日,隶属于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在第10装甲师炮兵和工兵支援下,穿越卢森堡向比利时的要塞前进,这是该部队在二战中首次出战。“大德意志”步兵团在敦克尔克以南击败了远征军和法军,29日又攻陷了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之后又参加进攻南斯拉夫,攻打贝尔格莱德。1941年,“大德意志”步兵团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受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节制,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大德意志”步兵团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在库尔斯克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跟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在战斗中被进一步削弱,最后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该师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了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

正在行军的“大德意志”师

1.4.2 国防军第7装甲师

第7装甲师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的第2轻装甲师,该师于1939年9月1日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指挥官为斯图姆中将。当时,第2轻装甲师与第3轻装甲师组成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波兰战役结束后,根据战争中取得的经验,德军第1~4轻装甲师改编为正规装甲师,编号依次为6~9。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少将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

1940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实施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当时,第7装甲师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15摩托化军。在战役开始后,第7装甲师越过德国和比利时边境向阿登(位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一片森林覆盖的丘陵地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境内)前进。5月12日,第7装甲师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随即全速向英吉利海峡进军,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第7装甲师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战役的第二阶段,该师于6月8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法国第9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进攻到法国西南部。该师仅有2600余人阵亡、受伤和失踪,42辆坦克损毁,由此获得“魔鬼师”的称号。

隆美尔正在研究作战计划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以损失了半数坦克的代价全歼苏军第5坦克师。之后又经历了多场战斗,直到1942年5月返回法国进行休整。1943年2月,该师返回东线并加入南方集团军群,参加了库尔斯克、基辅、日托米尔、哈尔科夫以及随后的穿越乌克兰的撤退作战。

第7装甲师正在行军

1944年8月,第7装甲师被调往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防守至1944年11月。这段时间内,该师的兵力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补充。1945年4月,隶属于第3坦克集团军的第7装甲师从海上撤离时,已经只剩下空架子。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军投降。

1.4.3 国防军第1山地步兵师

第1山地步兵师(1st Mountain Division)组建于1938年4月,前身为1935年德国武装力量扩张时唯一的山地部队——山地步兵旅,下辖第98、99、100这三个山地步兵团和第79山地炮兵团。1938年4月,又在旅的基础上扩编为第1山地步兵师。

1939年9月,第1山地步兵师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第18军的一部参加了波兰战役。第1山地步兵师的任务是协助完成包围圈,在波兰南部合围当地波军及撤往该地的波军部队。在战役中,该师攻取了喀尔巴阡山的杜克拉山口,然后快速前进,占领了240千米以外的波兰重镇莱蒙伯格。

在波兰战役后,第1山地步兵师调往西线参加了法兰西战役。在法国,该师以穿过马斯河、埃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战斗而广为人知。法国投降后,第1山地师原本将参加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后又计划占领直布罗陀,但这些行动最后都被取消了。之后,第1山地步兵师被调往奥地利,1941年4月,该师穿越前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线,在其腹地作战。

第1山地步兵师指挥官

瓦尔特·里特尔·冯·格兰伯霍芬·施泰特纳

巴尔干战役之后,第1山地步兵师又入侵苏联,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49山地军,参加了乌曼合围战。1942年5月,第1山地步兵师被调往顿涅茨地区的第11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第1山地步兵师进展到高加索地区,在德军作战史中最高的阵地上作战。此后,该师又频繁调动,辗转在南斯拉夫、希腊等地作战。1944年12月,该师在匈牙利与苏军作战。1945年,第1山地步兵师撤至奥地利,在那里向美军投降。

1.4.4 党卫军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武装党卫军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是从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支部队,其前身为1923年建立的冲锋队本部警卫队,后屡经变动,于1938年变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步兵团,1941年升格为机械化步兵师,1942年改为掷弹兵师,1944年又改为装甲师。该师完全由标准的日耳曼人组成,是武装党卫军战斗力最强的师之一。

在1943年4月前,第1装甲师的指挥官为约瑟夫·迪特里希(Josef Dietrich,1892年5月28日~1966年4月22日),他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友人之一,曾获得钻石橡叶佩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二战爆发后,迪特里希领导的这支部队参加了从入侵波兰开始德军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在战场上,这支部队作战凶猛,并因枪杀战俘和滥杀无辜而臭名昭著。

波兰战役胜利后,德军主攻方向转向低地国家和法国。在德国本土休整的迪特里希部队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并且完全实现了摩托化。1940年,德军进攻西欧,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迪特里希部队6小时便攻入荷兰境内80千米。荷兰投降后,该部队受命向南转进,协助在法国边境的德军作战。当6月24日法国投降时,该部队已迅速攻至圣·埃田地区。

1941年,为准备对苏作战,该部队被调到东线,并在南欧作战中迅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此役结束后,该部队扩编为机械化步兵师,共有10796名官兵。其后,该师在侵苏作战中被编入南方集团军,1941年6月22日攻入苏联,并和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通力合作,协助第11和第17军团在乌曼包围苏军3个军团。乌曼会战后不久,该师改编成装甲掷弹兵师。

希特勒检阅党卫军第1装甲师

斯大林格勒之役后,苏德双方又进行了哈尔科夫战役,迪特里希部队也有参战。之后,党卫军各部队开始大量换装新研制的“虎”式及“豹”式坦克,并参加了库尔斯克作战,迪特里希部队在南乌克兰地区遭苏军包围,元气大伤。库尔斯克战役后,迪特里希也离开了这支部队。

1944年3月,该师被升级为武装党卫军装甲师。由于部队编制已不到满员标准的半数,该师获准到比利时境内休养补充。同年6月6日,盟军大举登陆诺曼底,第1装甲师虽然受命阻击盟军,却由于盟军激烈的空中攻击而再次蒙受惨重的损失。诺曼底战役后,该师从比利时撤到阿纳姆地区,并在那里参加了著名的市场–花园战役,重创英军空降部队。随后,该师又于1944年12月16日参加了争夺西线主动权的阿登战役。此战结束后,希特勒火速将遭受重创的党卫军各师团加以整编,并派到匈牙利境内以解救布达佩斯的德军守备队。这次作战成为第1装甲师的最后一战,以惨败告终。其后,第1装甲师和其他党卫军部队一起退到奥地利,后在史泰尔地区向美军投降,部分后卫部队被苏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