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热力学思辨
对于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机械而静态的世界观的批判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oddy最早批评了经济学对热力学规律的忽视,Soddy(1920、1926)指出“一切生命所仰赖的行为都遵守热力学原理”的观点。Soddy对传统的经济学持批判态度,他主张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热力学基本定律。著名数学生物学家Lotka(1922a、1922b)所创立的热力学第四定律(即功率最大化原理)解释了自组织开放系统发展进化的根本机制。该定律称:能够获得最大功率的自组织系统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Lotka(1956)坚持经济学需要生物物理基础,并认为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演化的思维方式。物理学家Hubbert(1966)也对经济增长函数中不考虑生物物理因素提出质疑,他指出经济系统中的GNP只是一种记账符号,可以任意膨胀而不必遵循热力学规律,但实际意义上的GNP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所有生物物理量与价格的乘积,必须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追求GNP记账符号的永恒增长并不意味着实际的经济就能永恒增长,同时他指出指数增长只是人类历史中的暂时现象,经济增长势必受到来自生物物理方面的约束。
一些敏锐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经济学无视热力学规律和法则的不足,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有代表性的批判来自Nicholas Georgescu-Roegen。他出版了经典巨著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1971),从热力学熵概念出发,对经济学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他指出传统的经济学范式中物质能量流的两个不合理的特点:可逆性和同质性。他认为,“经济过程就是输入低熵资源,然后输出高熵废物的过程”,而“环境中的低熵是稀缺的资源”,“从熵的角度来说,任何生物的或者经济的行为其成本总是高于产出,也就是说任何生物和经济的行为都必然导致赤字”。他还指出,由于物质和能量消耗的不可逆性,地球上的化石能源终将消耗殆尽,全球经济的宿命必然是走向崩溃。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经济学坚持的经济增长格格不入,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虽然Georgescu-Roegen的这本著作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其所预期的重视,但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特别是后来的新生代经济学者,他的思想构成了后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生态经济学最重要的开创者Daly传承并发扬了Georgescu-Roegen的思想,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进行了更加全面而系统的审视和批判。Daly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和建设是卓有成效的:既有哲学和伦理学高度的思考,又有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改良;既有关于经济学范式的反思,又有对经济学方法的完善;既有对宏观经济的规模和增长动力的思索,又有对微观层面个体的效用和需求的考虑。Daly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尊重自然物理的基本法则,兼顾生态道德和市场效率,回归经济学对人的福祉的基本关怀。他批判经济视生态为自身的一部分的系统观,指出经济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这样的系统观下他对经济可以无限增长的经济帝国主义提出质疑,指出经济增长必然面临生态约束。Daly(1987、1996)认为经济增长面临三方面的生物物理限制:生态系统的有限性、熵增的必然性和生态要素的复杂交互性。Daly和Townsend(1996)认为,传统经济学家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忽视了为人类生活提供支持服务的自然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经济增长所导致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以及大量熵流的产生已经严重干扰了自然系统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