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引入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商品经济,这大概是对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引入商品经济的最快最简洁的回答。对这一问题更具体更复杂的解答,花费了一两代经济学家的心血。其中诸如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建立在不发达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不可逾越的论断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不打算更多地重复前人的论证,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补论。
第一,在提供动力和平衡利益上,商品经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机制。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物质利益关系,关心自身的或团体的物质利益(自从阶级社会出现后,这种自身的物质利益在整体上表现为阶级利益)是人们最基本的经济行为。由于人们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因此,人们最终实现的物质利益,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要取决于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冲突的方式。当社会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即以平等的交换(哪怕是形式上的平等)来解决个人付出与个人所得的矛盾冲突时,就能激发个人在经济中的动力,就有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速发展。在私有制范围内,无论是在东西方的奴隶制还是东西方的封建制中,都没有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社会机制。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这一社会条件。因此,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诚然,商品经济形式并不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性质的变革。但是,商品经济形式以其等价交换原则,以及竞争机制,已被历史证明之于经济进步依然是有效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铲除了作为两大对立阶级矛盾冲突的条件。在生产资料权力平等的条件下,“等量劳动相交换”或“等价交换”的方式,则不仅能更好地协调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并且可以为人们的经济投入提供持久的动力。因此,商品经济以其独特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所看中,而且社会主义的建立有可能为利用商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在评价分配和调节社会劳动方面,商品经济是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分配,社会劳动和个别劳动的评价,社会劳动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调节等基本向题。从理论上讲,解决这些问题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直接处理,一种是间接或迂回处理。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直接处理方式我们还难以找到。而商品经济通过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或自动调节经济向人们显示各种信息,进而由人们自觉调节社会总劳动等问题。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同时又是组织社会经济的一种好方式。在没有更好的工具取代它以前,它依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第三,国际经济大环境是社会主义需要商品经济的又一因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意味着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试图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获得比较利益。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今天,最广泛的依然是借助商品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既然不能超脱国际背景,那么,至少从形式上看,商品货币形式依然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经济的消灭很难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更进一步的是,在国际经济联系中,世界市场价格作为价值运动的一种形式,开辟国际往来的经济通道。按世界市场价格生产和交换,反过来,作为评价、调节和分配各国国内劳动机制,对各国国内的生产和交换产生巨大影响。即要求国内的生产经营者,以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姿态,加入国际竞争。这一基本过程,类似于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以上描述的过程,也为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所证明。近十年来,我国之所以外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基本方面,就是在外贸体制改革中,我们更多地注意到以商品经济的原则构造经济主体,来管理和评价商品经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