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爬行类:蜥蜴 蛇

在正式介绍蛇和蜥蜴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四脚蛇”是不是蛇?

正确答案:不是。

四脚蛇是蜥蜴的一种,又名石龙子。

石龙子和别的蜥蜴相比,脑袋更扁平更尖,身上的鳞甲很光滑,去掉四肢活像一条蛇。

另外,石龙子除了在田野活跃,也喜欢躲在瓦屋和茅屋的缝隙里。

我们的旧屋主体是瓦屋,另外有一部分是混泥土楼顶。通向楼顶的楼梯是在外面,石龙子可以爬到我们的楼顶。

我们的混凝土楼顶和瓦顶之间有条大缝隙,刚好石龙子可以钻进去。

以前我们总把石龙子当蛇,怕有毒不好招惹,后来知道没毒而且它见人总是跑,所以就不管它了。

除了石龙子,还有在地下和在树上的两种蜥蜴。

喜欢躲在地下的蜥蜴我们叫“坡岭趁”;在树上生活的我们叫“雷公狗”。

坡岭趁的皮肤介于石龙子和雷公狗之间,有点粗糙,但鳞片不明显,色彩较为丰富,有斑点。

有些人喜欢捕捉坡岭趁,他们会用锄头挖开坡岭趁的洞,然后抓去卖。

不过坡岭趁跑得很快,就算能挖开它的洞把它逼出来,也未必能抓得到它。

相比之下,雷公狗就好抓多了,不过没有经济价值,只有我们小孩抓来玩。

雷公狗的头部会相对立体一些,身上的鳞片非常明显和粗糙,逆着拨时阻力很大。

它们的颜色以浅褐色为主,有时又会根据环境颜色会青一些或者黄一些,雄性的脖子还能变红色,故又名“变色树蜥”。

和见人就跑的石龙子、坡岭趁不同,雷公狗会比较淡定,一般会在你进入它比较近的范围它才会躲你。

有些胆子比较大的就不躲,等你伸手抓它再逃。

但雷公狗的速度不咋滴,还是比较容易被抓。

被抓时它们会咬你手指,但牙齿不够锐利,威胁不大。对很小的小朋友是有威慑力的,对大的就没啥用,掰开就是了。

为了不让我们抓雷公狗玩,有种传言是说被它咬住了,得等打雷了才会被放开。但我们用亲身实践攻破了这个传言。

说完蜥蜴了我们说一下蛇。

由于很多蛇都是有毒的,我们不怎么敢招惹;另外多在田间活动且见人往往尽快逃跑,所以认识的也不多。

我们那边名气最大的两种蛇,一种叫白颈安,一种叫青竹枝,还有叫什么黄梢蛇、水蛇的。

现在想想,在对比网络照片,白颈安应该是眼镜蛇,青竹枝则是竹叶青蛇。

正如名字所述,前者的脖子部分有白色的条纹,后者则喜欢栖息在竹子上。

这两种蛇是大人们吩咐我们万万不要去招惹的。但其实我都见得不多。

我们村里我还没遇到过会主动招惹人类的蛇。

一般只有我们对它们穷追不舍的情况下它们才会竖起上半身,做出攻击的姿势。

我们一起玩的小孩,有段时间迷恋上做“蛇酒”。在田间捕杀蛇然后塞到家里废弃的玻璃瓶子里,放在一起展览。

有一年秋冬,田野里稻田已经完成收成,水渠里已经干涸,我们沿着水渠找到了一些蛇,然后弄泥土和碎砖头砸死了不少。

有时候蛇也会出现在村子接近田野的地方,甚至入室。和我们家只隔了十多米的一户人家说有一天发现一条蛇盘旋在他们的大碗里吓得不轻。

最为夸张的一次,外省务工人员在我们村边的简陋居所里,据说出现了很大一条蛇。

据他们描述,那条蛇晚上会钻到他们屋子里睡觉,早上就溜出去。

后来他们吓得不行,就把屋子里的洞口给封了。

这个事情在我们小学里轰动一时,很多同学去围观,询问各种细节。

他们大多持一种看法,龙是由蛇进化成的,那条蛇这么灵性,应该快化龙了,把洞口封了怕是要遭报应。

现在回想,如果那条蛇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大,大概是蟒蛇吧,但怎么就这一条?因为自此再没听说这么大的了。

至于黄梢蛇和水蛇,有时会看到在水面游过,也是怕人的很。据说没有毒性,所以我们也不会因为它们在就不敢下水了。

还有别的一些蛇,名字不懂,就是有见过。特别是夏天蛇捕了蛙,蛙一直惨叫,循着声音过去能看到蛇。

还有读低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田里看到两条蛇死在一起,其中一条颜色还很鲜艳的。

同行的小伙伴把蛇扔到马路上,后来不知道大人怎么知道了,把我们几个揪出来,同批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