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首先是选题。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核心问题,课程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关注。国内的创业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对国外创业教育的整体分析和把握上,缺乏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因此,本书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为主,深入分析了课程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以期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研究结论。

其次是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分类型分维度研究。本书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实践者之外,加入创业学者这一群体,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三类:培养创业精神的课程、培养创业实践者的课程、培养创业学者的课程。在分类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每一类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具体实施、评价等,揭示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微观机理及过程规律,同时,尝试对每一类课程的有效性及其实现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最后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使用。本研究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知识,如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创业管理学、教学论等。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使用不同学科理论来分析创业教育课程问题,既可以实现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可以拓展创业教育研究的视野。

二 研究的不足

本书的不足之处有:首先,本研究是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初步探索。课程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涉及课程的类型划分,每类课程的具体设置、实施、评价等方面,如评价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且每一类型课程的评价都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单元。本研究是在大的分类框架下,对每类课程进行概括化分析,未能对每一部分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将研究进一步细化,以一个小的问题为切入点,小题大做,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其次是课程实践维度的缺失。创业教育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一类课程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更为细致、适宜的方式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本书则主要关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与创业教学实践的联系,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创业课堂进行田野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