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怀抱 俱味禅悦: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王安石的佛禅修习和林下交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江南佛教盛行的形象描写。在这种浓厚的佛教氛围中成长的人们,很难绕开这种地域文化和风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这种文化。王安石也不例外,“他的出生地周边有寺庙近六十所,而且派别纷呈,争奇斗艳。家乡西南的青原山是禅宗重要的道场,禅宗六祖慧能的大弟子青原行思在此弘法。家乡西北有马祖道一开辟的禅宗道场——南昌祐民寺,静靖县宝丰寺。可谓寺庙星罗棋布,僧尼行走如织、佛法播扬悠久。”韩溥:《江西佛教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66—70页。后来王安石随父王益迁住禅宗最重要的祖庭,六祖慧能传道之地——韶州,直到归宿香火鼎盛之地——金陵,可以说王安石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佛教。但就王安石从接触佛教到修习佛教而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想抉择过程。这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人生困惑的探求和内心的需求是王安石修习佛教的主要原因。王安石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佛教的认知态度都有所不同,前期主要出于博采众长的学术观点,他认为任何学术知识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可以利用和吸收的。于是他提出了“尽经有取舍”的大儒学术观,意欲将佛教中的合理因素吸纳过来,发展儒家思想,从而光大儒学,超越佛教,使儒学重新获得统治地位。后期随着际遇的不达,佛教成了王安石主要的精神支柱。其对佛教的修习不仅仅局限于吸取,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精研,并付诸身体践行。为此,他林下交游,造访高僧名士,以寺为家,注读佛经,终老于禅院。目前学术界对王安石佛教修习和林下交游的诗歌研究还有些笼统化、概括化,深入细致地辨析还略显不足,笔者将根据王安石的人生践履和诗歌中表现的心路历程,分析他的佛禅修习和林下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