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生的意义(3)
在完全被忽略、被埋怨或被排斥的儿童身上,我们很可能发现,他根本不知道“合作”为何物。他们不与别人为伍,无法与他人沟通,完全不知道所有能让自己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事。然而,我们已经说过,这样做就是自取灭亡。其实,只要儿童度过了婴儿期,就说明他一定受到了关心和照顾。因此,我们不必探讨完全被忽视的儿童,只需关注未被完全照顾或在某方面被忽略的儿童即可。简而言之,被忽视的儿童肯定从未曾发现值得自己完全信赖的人。生活中,很多失败者都曾是孤儿或私生子,这大抵是我们文明的悲哀吧。所以,我们也通常会把孤儿或私生子归到被忽视的儿童这一类中。
器官缺陷、溺爱和被忽视——这三种情境最容易让人赋予生活错误的意义。从这些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几乎都需要别人帮忙来校正其应对问题的方法。他们必须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更好的人生意义。假如我们留心这些事情——也就是说真正关注他们,并以此作为训练自己的方向——那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一切举止之中都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可能已有证据显示梦想和联想颇有益处:一个人的人格在梦境中与在现实中都是一样的,但在梦境中,社会要求带来的压力较小,所以人格会在相对不设防且相对不遮掩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然而,要想了解一个人赋予自己以及生命的意义,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了解他的经历。虽然有时候,有的人会觉得某些记忆不值一提,但其实,每段记忆对这个人来说都意味着某些值得回忆的事情。这件事值得留在记忆中,是因为这段记忆对某个人来说有分量。记忆告诉这个人,“你应该这么想”“你得避开这个”或者“这就是人生!”等等。还需强调的是,镌刻在记忆中的经历会沉淀成生活经验,会用以表达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与之相比,经验本身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要知道,每一段记忆都无可替代。
童年时期的记忆告诉我们:一个人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经久不衰,也说明了其人生态度最初形成时的环境如何。最早的记忆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二:首先,个人对自身及其环境的基础认识蕴含其中——这是一个人第一次将外观、自身象征以及自身要求等综合在一起;其次,这是他个人主观意识的起点,也是他认识自身的起点。因此,我们通常可以发现,个人认为自己所处的脆弱或不安全的情境与其理想中的强大或安全感之间存在对比。从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来看,个人脑海中最早的记忆是否真的是他能记起来的第一件事,甚至这段记忆中的事是否真的发生过,都无关紧要。记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对现在及未来生活的解读及重大影响。”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有关最初记忆的例子中,了解“生命的意义”是如何形成的。“桌子上的咖啡壶倒了,把我烫伤了。”如果说以这句话开始描述自己的女孩子总有无助感,总会高估生活中的危险与困难,那我丝毫不会惊讶。如果她心中默默责怪他人未能照顾好自己,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确实是有人粗心大意,让孩子面临如此险境。在另一段早期记忆中,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我曾采访过一个学生,他说:“我记得三岁的时候从婴儿车里掉出来了。”这段记忆让他总是做噩梦:“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我从夜里惊醒,发现天空被大火照得通红。星星醉落,我们朝着另一个星球撞过去。就在撞毁的一瞬间,我就醒了。”我问他是否害怕什么,他回答说:“我害怕一生劳碌无功。”显然,他最初的记忆和反复的噩梦让他气馁,让他愈发害怕失败和灾难。
有个十二岁的孩子总会遗尿,还总和母亲发生冲突,家人把他带到诊所后,他这样讲述了自己最初的记忆。“妈妈以为我丢了,她很害怕,冲到大街上使劲喊我。其实我一直躲在自己家里的衣柜中。”从这段记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活的意义——是制造麻烦,博取别人的注意。只有通过欺骗才能获得安全感。虽然别人忽视我,但我能骗过别人。”有关夜尿的问题,也是他为了让别人担心,获得别人注意的手段——这样他的妈妈就会担心、紧张。和之前的例子一样,这个男孩的初期印象说明,在他眼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他认为只有让别人担心,自己才会安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说服自己:别人会在自己需要保护的时候出现。
有一位三十五岁的女士,她的最初记忆是这样的:“我三岁的时候下楼梯去地下室。当时楼梯那边黑乎乎的,我往下走的时候,一位比我稍大一些的表哥打开门跟着我下来了。我都快被他吓死了。”从这段记忆来看,她很可能一直都不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尤其不喜欢和异性一起。我由此推断她是独生女,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此外,她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了,但依旧单身。
接下来要讲的例子中,体现了社会感更高等级的发展:“我记得妈妈让我推着妹妹的婴儿车。”然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其他的迹象:她只有跟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一起才会觉得放松,可能还会很依赖自己的母亲。家里有新成员诞生时,让稍大的孩子照顾新生儿是培养孩子合作的最好方式。这样,年纪稍大的孩子就会对新生儿产生兴趣,分担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如果年级稍长的孩子们能合作,那么家长照顾新生儿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与人相处并不意味着真正对别人感兴趣。一个女孩描述自己最初记忆时说:“我和姐姐还有另外两个女孩一起玩儿。”从这句话里,我们显然可知,她正在学习如何如别人相处。但她还说:“我害怕一个人待着。”这让我们了解到她内心的挣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比较缺乏独立性。
只有真正发现并理解生活的意义,我们才算拿到了了解人格的钥匙。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实际上,并非本性难移,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过,就像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如果未能找到错误的根源,那么任何讨论和治疗都是徒劳无功的。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是让人们进步的唯一方式。此外,合作是独一无二的护身符,保护人们免受神经症的困扰。因此,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与人合作,是头等要事。孩子们应该在与其他同龄儿童的交往和玩耍中,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合作路上的任何阻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举例来说,被宠坏的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那他可能就会把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如此一来,在学习方面,只有他认为好好学习能换得老师的青睐,才会刻苦努力。他只听得进去对自己有利的事。等他接近成年时,缺乏社会感的不利会越来越明显。问题刚出现时,他没有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现在他只能任由生活摆布而疲于应付。
面对一个人的缺点,我们不能一味横加指责。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初尝苦果时及时提供帮助。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从没上过地理课的孩子能满分通过地理考试一样,我们也不能让对合作没有任何概念的人,在遇到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时能表现良好。但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合作能力。每项工作的完成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框架下,以增进人类福祉为目的。只有一个真正了解人生意义就是奉献的人,才能以勇气面对困难,才有较大的成功几率。
如果老师、家长和心理学家都清楚赋予生活意义时可能会犯的错误,且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犯过这些错误,我们就可以相信,缺少社会感的孩子们终有一天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准确的认识,也会收获更多生活中的机遇。那时的他们,在遇到苦难时,不会知难而退或寻找捷径,不会试图逃避或推卸责任,不会乞求照顾或博得同情,也不会感到丢脸或伺机报复。他们问的不再是“活着有什么用?生活能给我什么?”而是“我们要活出自己。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能承担得起。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只有我们能鼎新革故。”如果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合作的方式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将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