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箪食,一瓢饮

历史上以苦为乐最典型的人物便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孔子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弘一法师为僧半生:“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颜回生活的清贫可能是由于他的不善营生,又不愿放低自己行借贷之事,索性安贫乐道、以苦为乐。倘若他有能力或者有条件改善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不会一箪食、一瓢饮地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了。弘一法师不同于颜回,钱帛对于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可以说,他是主动地将所有物质上的需求推却出去,而颜回却是被动地简略物质上的需求。

弘一法师这么做,是要用清苦的生活来验证、实现自己佛学上寄托的理想和追求。

一次,弘一法师去好友夏丏尊家,他拒绝了朋友提供的饭菜,只是每日去化缘。一天,夏丏尊来看他,正巧赶上弘一法师吃午饭,只见他的碗中除了饭外只有一点咸菜。

夏丏尊心里很难过,便问他:“你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淡然答道:“咸有咸的味道。”

饭后,弘一法师端来一杯白开水。夏丏尊对他说:“我这里有茶叶,你为什么不泡上一些呢?怎么每天都喝淡水呢?”

弘一法师只是说:“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师曾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很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相反地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或许,对于弘一法师而言,他的苦修换来的是心灵上的轻松愉悦吧!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正因为如此,那颗才子的敏感心灵才选择了抛却尘世,皈依佛门吧!

1918年,李叔同39岁,当年暑假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好友和学生们说:“余明日入山,相聚只今夕,公等幸各自爱。”大家听他如此说,都知道他出家的心意已决,不免相对而泣。忽然,中间有一位朋友问道:“君果何所为而出家乎?”李叔同回答说:“无所为。”朋友又问:“忍抛骨肉耶?”李叔同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毅然入山出家了。

人生真正的苦痛往往是来自精神上的。当看透了生死离别,不再抗拒无常,亦不再执著于情爱。我们眼中的物质上的苦,又怎能算得上苦呢?譬如,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于他自身,并无半点苦楚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