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真心还需真心换:父母要聆听孩子的心声(1)
亲子间的沟通,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如果你能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那么沟通便不会有阻碍。而要想打开孩子的心扉,就需要父母用真心去换。孩子体会到你的舐犊情深后,自然会向你倾吐心声。
想方设法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为了反抗父母的安排、抵抗父母的意见,常常会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和父母对着干”,甚至个别孩子还会用更为极端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离家出走、自甘堕落、早恋甚至自杀。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呢?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呢?如何才能将孩子真实的想法引导出来呢?
李明出生在农村,由于父母工作忙,李明一直都被寄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李明由于是在爷爷奶奶的看管下长大的,所以和父母的关系不太好。上小学的时候,李明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可是,父母对他的教育却非常的严格。
李明感到在家里的压力很大,不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觉得父母不和他沟通,不理解自己,甚至还认为父母很恐怖。
上初中之后,李明选择了住校。离开了父母,李明的学习、生活改善了很多,成绩经常在班级名列前茅。可是,依然和父母的关系不融洽。李明对父母有一种说不出的讨厌,只要父母走到身旁,一靠近他,他就会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烦躁,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地还想和父母吵架。
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其中的异样,找到了他。班主任耐心地开导他,终于,李明开口说话了。原来,上初中之后,父母只知道让他考百分,从来都没有和他沟通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
李明之所以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主要在于父母和他的沟通方法有问题。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像故事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将自己的想法横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孩子掌握的人生知识越来越多,一有机会便会跃跃欲试,什么都想干,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以孩子还小为由,横加指责,严厉禁止,那么,就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
孩子的内心世界会一天比一天充实。当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想法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但这些想法往往会与成人的认识发生矛盾,因而得不到肯定。一些缺乏耐性的孩子,为了发泄对成年人的不满,就会以反抗的手段来应对。
父母所做的一切本来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可是,当这种善意被扭曲成一种矛盾催化剂时,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改变“代沟”的现状,如何才能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导出来?
孩子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出一些反抗的情绪。当父母让孩子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拒绝,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和大人对着干。这时候,如果想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就需要父母动一番脑筋了。
1.和孩子一边做事,一边说
为了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完全可以与孩子一起一边做某件事情,一边进行交谈。采用这种谈话方式,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进行沟通,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出来。
那么,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呢?
红红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直以来她都为自己脸上生有雀斑而烦恼。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这种情绪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妈妈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决定和女儿谈一谈。星期天,吃过午饭之后,妈妈将家中的相册拿了出来,女儿也跟了过来。
妈妈一边翻看,一边对女儿说:“脸上长有雀斑并不难看,更不会讨人厌!你看,爷爷、姑姑的脸上不是也长有雀斑吗?可是,这些雀斑却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任何的影响,不是吗?”
女儿点点头,因为,她知道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而姑姑则是一位大律师。
妈妈说:“爷爷的脸上虽然长有雀斑,可是,没有哪个学生因为这个而远离他,你难道没看见,每个星期天都会有爷爷的学生来看望他吗?你长得这么像姑姑,尤其是这几个小雀斑,这就说明,以后你一定会像姑姑一样优秀的。”
这次谈话之后,红红再也没有抱怨过自己的雀斑,反而还有点引以为荣呢!
看到自己脸上长了很多的雀斑,女儿心生芥蒂。为了了解女儿的真实心情,妈妈和女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她们一边浏览家庭的照片,一边谈论关于雀斑的事情。当一本相册看完之后,女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生活中,只要一说到亲子之间的沟通,很多父母就会一本正经地把孩子叫到自己的面前,让孩子正襟危坐,说“我们谈谈吧”或者“我们沟通一下吧”。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一般都会感到紧张,更不会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和孩子一边做事,一边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活动的选择上,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谈;一边等公交车、一边谈;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谈……从而使孩子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2.扮演好顾问的角色,不要无所不问
在传统教育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家长包办制”。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千千万万的父母们都恨不得将每件事情都帮孩子们办好。其实,为了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只要扮演好自己的顾问角色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无所不问。
吴芳和老公经营着一家餐馆,由于是刚刚起步,所以,收益不是很好,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就不太宽裕。14岁的梅梅是他们的女儿,这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只要一看到其他小朋友换上了新衣服,她就会露出羡慕的神情。
一天,吴芳发现,女儿正拿着几件旧衣服,坐到客厅里修修改改。当得知女儿正在给自己做衣服的时候,吴芳一阵心疼,一把夺过女儿手中的针线:“我来做!”
女儿说:“你那么忙,还是我自己做吧。”
吴芳偏和女儿抢,结果女儿生气了:“我做就我做!你这是做什么?”
吴芳被弄得很尴尬,结果母女不欢而散。
梅梅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因此对穿着非常留意。为了让自己的衣服更加新颖别致,她不惜花时间自己去改造旧衣服。如果吴芳能够做女儿的顾问,给女儿提一些建议,女儿可能还会接受。可是,她却大包大揽,夺过了女儿手中的针线。
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觉得不自由,从而产生叛逆的想法,而且还会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内心真正在想什么,就不要无所不问,只要扮演好自己的顾问角色就可以了。
3.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
为了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有的父母会采取“偷看日记本”的做法来获取孩子的信息。众多事实证明,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隐私被父母偷看过之后,对父母的信任往往会大打折扣,也会更加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从而拒绝与父母沟通。
钱敏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妈妈居然在偷看自己的日记!
那天,钱敏和班里的同学吵了架,班主任将电话打到了家里。妈妈因此很生气,无意当中用钱敏日记中的隐私来揭短,这时候,钱敏才意识到妈妈一直都在偷看自己的日记。
“你怎么能够偷看我的日记呢?”钱敏大声叫着。
“我确实一直都在偷看你的日记,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偷看自己女儿的日记也是对你负责。”妈妈直言不讳。
钱敏虽然生气了,可依然坚持写日记。她知道妈妈不懂英语,后来,就开始用英语写日记。
许多父母认为偷看自己孩子日记的出发点和钱敏的妈妈一样,是对孩子负责,对孩子关心,是想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可以倾心的朋友,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越这样做,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却越来越尴尬。
作为父母,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要与孩子经常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不要通过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心思。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尊重,也会赢得孩子们的尊敬。
4.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会用自己的电动火车去换别人手中的小泥人,有的孩子会对自己养的小金鱼倾注出全部的心血……这些在大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正常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即使你是为了孩子着想,但也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下雪了,儿子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儿子着凉,便将他关在了屋子里。
儿子苦苦地哀求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一会儿我就回来。”
妈妈却说:“外面天气这么冷,感冒了怎么办?你就乖乖地在家里吧。”
儿子哭了。
不同的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情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也就会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导出来;反之,只会出现一种顶撞现象,甚至还会遭到孩子的埋怨,最终费力不讨好。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即便不符合家长的意愿,也绝不能马上“一棍子打死”,在了解了背后的理由之后,给予正确的引导才是上策;一味地否认和责备,只会让父子、母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主动替孩子着想,孩子能够得到激励
有些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道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人生之路走向美好的未来。诚然,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父母是否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呢?是否真的可以把握孩子的未来呢?
星期天,王晓梅和一个同事在星巴克喝咖啡。她问对方:“最近,你有没有带孩子去玩?”
同事说:“没有,孩子要学舞蹈,学钢琴,还要学奥数,哪有时间啊?”
王晓梅睁大眼睛,听他说了一大堆,打趣地说:“孩子这么小,你不怕把孩子累坏了啊?”
同事笑着说:“累是累点,但多让孩子学一点东西,将来对他有好处。我又不是在害她!”
王晓梅嘴里附和着,心里却为孩子鸣不平。孩子们上学忙、周末忙、甚至晚上也要忙,做父母的为什么非要在这一生一次的童年里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和无奈呢?为什么不多替孩子想想呢?
不可否认,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做父母的是否该替孩子们想想,看看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生活……
让孩子学钢琴,练跳舞,使他们从小能歌善舞、文武双全,这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将这一切都建立在孩子不情愿的基础上,那么,得到的结果会是怎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很多父母在用尽了各种招数之后,往往都是事与愿违。这样做,不仅会摧残孩子的心灵,严重者,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前程。
家长要替孩子多想想,不仅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还要将自由选择的权力还给他们。不要处处为他们设想、处处为他们安排,如果孩子自己对某方面感兴趣,那家长就应该竭尽全力表示支持;如果父母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他们去学,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父母要替孩子多想想,给他们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他们的生活少一些约束和羁绊。只有替孩子着想,孩子们才能快乐、自由。善意的着想可以激励孩子,也许有一天你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1.不要让夫妻间的矛盾伤害到孩子
孩子往往比成人敏感得多。家庭中,夫妻之间在争吵或斗气时说的一两句伤人的话,往往对方没有听明白,孩子便已经完全记在了心里。
碰上这些事情,很多孩子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做,只好装做没事的样子,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惶恐不安的。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胆小、易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如果是真的为孩子着想,就不要让自己的婚姻给孩子带来伤害。
不要让夫妻间的矛盾给孩子带来伤害,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天,杜欣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杨洁,聊天中杨洁对杜欣说起了自己的儿子是如何故意惹她生气的。
原来,很长时间以来,同学和爱人之间的感情都不是很融洽。每次吵完架,儿子都会主动去安慰她、逗她开心,可是昨天下午,儿子居然背叛了她。
那天下午,他们夫妻俩带着孩子出去玩,没想到在路边两个人又吵了起来。她生气了,决定回娘家。本以为儿子也会像以前一样跟她一起走,没想到她在前面走了半天回头一看,儿子却依然牵着父亲的手走在后面,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我一下子真是火冒三丈!儿子就这样背叛了我,比他爸跟我吵架更让我受不了!”杨洁气呼呼地说……
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首先应该是夫妻关系,而不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夫妻之间出现了情感危机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千万不要通过向孩子争宠来填补情感缺失。反之,不仅容易让父母发展出“恋子情节”,更会让孩子在争夺中变得两头为难、不知所措。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都是无可代替的、不能动摇的。在孩子的极深层的潜意识里,这份关系是极为珍贵、不容挑战的。长此下去,孩子心中爱的感觉就会消失殆尽。当他(她)眼中的家庭只剩下矛盾、冷漠和疏离的时候,他(她)的行为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