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清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

宋宇宁

宋宇宁:2003年黑龙省江理科状元

系别: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

毕业中学:哈尔滨市三中

人生格言: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我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制订一个很明确的计划。一个良好的计划是一项事业成功的前提,对于我们的学习当然不例外了。计划分为长期的计划与短期的计划。一个长远的计划能够指导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它制订得比较高一些,能够让自己觉得的确是有难度,但是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那将会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内心深处的最大潜力就能够发挥出来,我们就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去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最终取得成功。但是只有一个长期的目标,而没有一个短期的目标,就像一座高楼没有楼梯一样,是不可能爬到顶层的。短期的目标是为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一个很详细而具体的步骤,可以使得自己在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于每一天,都有要做的事情,而且必须去做,去完成。当自己能够把目标与奋斗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充分地利用时间来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时,当你完成一个个短期目标而喜悦时,你的长远目标也就一步步地接近了!

高分源自三因素

有了目标就要行动了。关于行动,我在此不妨就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一些分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喜好进行取舍。

我认为高分的产生来源于三个因素:速度+准度+深度。

先说速度吧!现在的高考可以说已经比较稳定地进入一个模式,那就是题目量相当大,而且难度成梯度上升。如果你没有足够快的速度,那么你就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题目。而往往分数的重头戏都摆在后面,很可能你是连看这些题目的时间都没有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光。这样一来,你肯定是取不了高分了!怎样才能够培养起自己做题的速度呢?我曾经采用的方法是定时法。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个方法相当适用。具体说来就是每做一次练习的时候,如果这次练习的题量跟考试比较接近,你就应该以考试的形式来要求自己,把时间定好,在规定的时间里把题目完成。这样一来,有了压力,你就不会在做题的时候分散精力,就会全神贯注地去做题。长期这样的话,可以使得考试渗入到你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你甚至会觉得真正的考试也就这样,唯一的区别是多了一些同学与你共同做题。这一点我觉得是相当关键的,我以前是个性子很慢的人,几乎每次考试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最后两道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这种定时的方法后,我的速度就上去了,渐渐地,也有时间来完成最后的压轴题目了。

再看看准度吧!准度的意思就是准确性。其实很明白,光有速度没有准确度,对于提高得分显然是没有用的。然而,准确性的提高源于平时的认真和仔细。我是这样做的:当自己精力比较好的时候,多安排一些需要很集中精力去思考的项目;当精力不好的时候,可以多去做一些对精力的集中程度相对要求较弱的一些文科的复习与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这样,你肯定可以减小自己错误的概率。另外,每次退回答卷时,不要光把错误改回来就行了,一定要好好回想一下当时是怎么做错了,是属于什么样的错误。当你把这些错误的原因搞清楚后,再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各个类型进行对症下药。如果不这样做,你就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这是很不划算的事情。

当有了速度与准确性,你就可以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但想上清华北大等最著名的大学,你必须在深度上下苦工夫。如果上了难度的题你不能解决,那么你的分数就不可能很出众。每次考试的时候,有大约30分的题目是有相当难度的,其中有15分可以说是高难度,如果你把这部分丢掉了,那就太可惜了。其实,你只要在做好前面两点的情况下再进行第三点的攻克,已经是比较容易的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首先,难题都是由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小题合成在一起的,解决难题的每一步并不难,关键是你能够想到为什么是这些步骤合在一起就难解决?那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了。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自己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多看一些发散思维的书;做题的时候也要有选择性,当发现自己的基本知识掌握的差不多时,就不要再去跟一般同学拼题量了,这时候,你就要用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去做一个难题,不要觉得时间利用率低了,做的题少了,收获少了,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你就会在学习深度上获得进步。

在此,我介绍一种做深度题的方法:两头推。也就是看了题目后,分清楚条件与问题。从条件入手,看看这些条件能够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脑子中,形成一些印象;然后再看看要求解的问题是什么,想想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当这两个方面思维同时运行时,你就会相当容易地向着正确的方向分析。当你解决完这个问题时,再好好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整理一下,想想自己怎么想到这个解决方案的,并把这个分析思路记下来。下一次再出现同样的情况,就可以很快解决了。假若这个题目是可以发散的,你还应该想想条件变一下应该怎么做,当你把类似的情况想清楚时,这个难题就被你吃透了,而且同类型的题目已经不是问题了,也就相当于做了好多题。有人曾说过,高中的数学可以用一百道综合题来完全覆盖,并出了这样的一本书。可能这话有些言过了。不过,它的确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大家如果真能把握住这些题目的内在本质,一切都可以解决了。

备考与应试的体会

首先看看当我们临近考试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就像五个指头不一样齐。这时候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弱势科目与优势科目的复习计划。要多在弱势学科上下工夫,工夫要下得全面,要彻底,要做到每一个公式定理都完全掌握。只要这样,才具有最基本的解题技能,暂不说技巧,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进行深度与准确度、速度等方面的训练。但对于优势学科就不一样了,要做到有深度,有难度。

说起语文,我始终贯彻的原则也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把应试作为学习语文的唯一目标。拿高考语文作文题来讲,它要求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想象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小时候,我在父亲的督促下,经常阅读一些诗歌、散文、小说。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的语文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再者,要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对于理科生来讲,在复习的攻坚阶段,我们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把“考纲”作为知识划分的界线,因此,希望同学们尽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敢保证只要你的英语能力强,在考前进行适当的应试训练,那你一定能在外语高考中拿到高分。说起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在生活中听英文广播,看英文电影,上网也上英文网站,这些对你的学习都是极有利的。

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结构清晰,通常由几条主线贯穿。我以前经常反复构建知识网络,我的一些同学甚至还背过物理课本,对主干知识可谓了然于胸,可一见到具体习题就无从下手,不得已看答案时又觉得步步顺理成章,可自己就是想不到要这样做,要用这个定理。后来经老师指点,我认识到,掌握知识与下笔做题之间还有很大距离,必须用相当量的习题练习来带动知识的实际应用,这里提到“相当量”并不是提倡题海战术。

与物理相比,生物、化学知识零碎,记忆性知识点较繁杂,落实知识点与下笔做题之间的距离较小,正因为如此,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机械做题,结果发现常常因为一两个知识点没有考虑进去而导致全盘皆输。开始我把这归因于粗心,后来发现这种粗心并不发生在其他学科上,而且连续做同一道题会犯同样错误。我才意识到粗心只是一个借口,归根结底是基础不牢固。于是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看课本上,然而一翻开课本就犯困,觉得特别乏味,而且经常会犯一种眼高手低的毛病,好像知识点都掌握了,但实际一遍遍翻下来收效甚微。相信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经历。

谈谈数学,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高中学数学的经历。

高一寒假时,我把下半年的数学课程基本上自学完成。这样,我便对高一数学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开学后,老师讲授新课,实际上我便进行了第一遍的复习,将基础夯得比较结实,为我数学成绩的提高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高二时,我的数学成绩已经比较突出,平时学习对我没有太大的压力。于是我就将目光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数学竞赛。去看竞赛辅导书,简直就是疯了。其实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学竞赛知识,并非单纯为了参加竞赛,而是为了拓宽视野。这就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多学一点又何妨呢?通过对一些竞赛题目的研究,我的思路被进一步激活了,技巧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比较轻松地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不仅不怵新题,反而不断求新,自己主动去找一些新题目。能力上的突破,使我在平时考试时获得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数学并不感到恐惧,更有利于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到了高三,数学主要是进行模拟训练。由于我做题比较快,所以在做选择题时基本采用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对于简便方法,我也并没有荒废,而是用于检查,用另一种思路检查反而提高了检查效率,提高了解题正确率。

通过高一、高二、高三的三步走,我的数学成绩一步步提高,基本稳定在140分以上,高考得了146分。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三步:夯实基础、向外拓展、学会考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我想这三步应该是一样的。成绩好的,可以设置在高起点上,成绩较差的也可以走这三步,只需把起点调低,运用起来一样得心应手。

最后谈谈在考试时候的一些心理上的技巧吧。

首先要明确考试是为了得分这个道理。有的人可能认为我这话好像是白说了。其实不然,好多人平日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就忘了。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拿着前面的一道选择题不放,苦苦地思索,有时候可能找到了答案,但多半是找不到答案;直到时间被自己花得确实不能再花时,才决定放弃。我们想一想吧,一道小题的分数也就是两三分,如果我们留多一些时间用来做后面综合性的大题,大题就能够做得很好了,而且一个大题的分数常常是10多分。大家可以算算这个账!

有的人考试的时候,根据别人的进度来放松自己或是使自己紧张。比如,当看到自己身边有人做得很快时,就开始发慌,就乱了阵脚;然而如果自己身边的人都做得很慢,他就会很轻松地放慢节奏。这是很不对的!首先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不要跟着别人的节奏走。也许那个人就是成绩不怎么样,就是速度快而没有准确性,如果你跟他拼速度,那吃亏的是你自己;也许那个人就是慢,但是他相当稳重,他分析难题的灵感很好,所以,他就可以放慢速度,把做难题的时间少分配一些。如果你也跟他学,最后,你肯定是难题攻不下来,那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所以,相信自己是第一位。然后,你要有信心,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你就要想,这题难是难大家,不是光难我一个人;我做起来吃力,别人也不会太轻松。心理上平衡了,心态就平衡了,思路也就放得开了。有人问我如何在高考前保持良好的状态,我觉得,首先是自信,我曾经对班里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这样说:“考不上清华还有宁大呢,何必紧张?”还有,在考前的几个月中,尽量把自己的兴奋状态调节到早上9∶00-11∶00和下午的3∶00-5∶00。拿我来讲,我每天坚持午休半个小时,晚上10∶30下自习以后,立即睡觉。

要注意的细节还有:每次发下卷子来最好把所有的题目以最快的速度看一遍,这样有利于分配时间。做完题目后也要先浏览一下是不是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了,是不是有漏掉的题目没有做,如果因为这样失分那就太不划算了。还有就是最后交卷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把名字写上了,高考中出现过有人忘了写名字的情况,尤其在试题有好几张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每张上面的名字与考号都填写完毕。

就说这些吧,祝你们在人生的这个驿站是幸福的。有时候真正决定学习好坏的因素不在于方法,而在于你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执著地追求并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

编辑点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这样,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前进的过程,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除了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积累。对于超量的学习题,就要锻炼我们的做题速度,但同时还不能丢了做题的质量,保证它的准确度,在实践中加深做题的深度。考试中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