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嘉诚学创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磨砺——自古英雄多磨难(5)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时,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属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但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外来产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产品的面市,更使塑胶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再加上塑胶制品易加工成型,外形光润,且重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尽管塑胶制品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极易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所以,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

李嘉诚碰到的那位塑胶公司老板,是个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一年,就开发出10多种产品。然而,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但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老板常常亲自出马推销。有一次,当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竞争的结果,这家酒店最终选择了塑胶桶,为此他们不惜废掉购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在推销中,李嘉诚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李嘉诚不轻易言败,但这一次他感到的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不打不相识,这位塑胶公司老板慧眼识英才,十分赏识这位17岁少年的推销才能。这位老板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最终你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老板约他去喝晚茶,并竭力劝说他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言谈中,李嘉诚也表现出了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依然不忍心弃五金厂老板而去,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在他的厂里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塑胶厂老板快人快语,一语中的。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看到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作,只是想把它作为磨炼人生的方式,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望着塑胶厂老板热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诚毅然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一派生机的塑胶行业。

这一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诚后来在塑胶业成功的基石。有时候,一个人所在的行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是一个新兴行业,那么,就会有前途干下去,如果是一个日落行业,那么,一个人就是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干出辉煌的业绩。李嘉诚看到了金属制品最终无法战胜塑胶制品的冲击。因次,他毅然再次选择跳槽。跳槽就是为了选择自己的前途,使自己顺应社会大发展,取得人生的成功。

离开五金厂,李嘉诚到了塑胶厂,依旧是做推销员。因为他刚进入塑胶厂就显示了他非凡的推销才能,因此业绩显著。于一年后李嘉诚被擢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有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着说:“大概不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以他的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20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然而,骨子里有着独立创业意识的李嘉诚还是不满足。他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给别人打江山,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优秀的打工仔。他的信心一点一点地开始膨胀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在他面前已小了许多,他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闯荡一番,他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企业,创出自己的天下。李嘉诚不再满足于现状,也不愿意享受安逸。于是,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了新的人生搏击。

李嘉诚不断跳槽,并不是心浮气躁,找不到好的出路,而是不断地寻求新的挑战心得机遇。因为李嘉诚不会满足自己当时的成绩,对现实不满足,就能见人所未见,做人所不能做。初出茅庐的李嘉诚懂得以把任何事做到最好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满足,可以说找到了成功的门径。

在这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成功人士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气魄。人的一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机遇。一旦出现,就应该果断而行,义无反顾,坐失良机,可以说是人生的最大遗憾。

创业感悟:在最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是你所感兴趣的行业,或许根本无法发挥你自身潜能的一个行业。这就需要你不断地去寻找能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行业,寻求能提供自己最大发展机遇的行业。怎么样去寻找机遇呢?这就是一个人的眼光问题了。要有远大的眼光,能纵览全局的眼光。

11.知恩图报初显气魄

李嘉诚如是说: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从中南钟表厂离开的时候,李嘉诚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他离开中南觉得心里愧疚,舅父毕竟是李家的恩人。于是在临行前,李嘉诚毫不避讳的对舅父谈了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他认为,在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则为日本人独占,这样的势头下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头,可能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

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深怀感激,但他不忍将自己埋没在没有多大前途的五金行业,而选择了蓬蓬勃勃的塑胶业。但是,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时对舅父进忠言一样,他对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诚的观点是: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当。塑胶用途虽然广泛,但在替代金属制品方面却不是万能的。李嘉诚走了。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果然,五金厂一度奄奄一息,濒临倒闭。李嘉诚重情义,得知这个消息后,专程回五金厂找到老板。他让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改为生产系列铁锁。原来,李嘉诚一直关心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暗自验证自己的眼光;二来五金厂待他不薄,他却跳槽而去,心中总有歉疚,总惦记着找机会报答。因此,他一直在方便的时候不忘了解着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他掌握了铁锁紧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事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有这几条,李嘉诚断定,生产铁锁稳保红火。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计划系列开发。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一齐涌上这条道,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这一次,五金厂老板信服了李嘉诚,言听计从。一年后,一度愁云惨雾笼罩的五金厂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李嘉诚念念不忘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一方商业天地。终于,他又辞别了塑胶公司的老板。老板在与李嘉诚几年的相处中,深深了解李嘉诚终究不是池中之物。老板也是个善人,他甚至觉得,李嘉诚在自己手下,实在是委屈了。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李嘉诚十分感动,同时带着他内心的歉疚,坦诚地向老板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他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把一个客户带走,绝不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虽然是在商言商,李嘉诚依然是重义轻利,一诺九鼎。

后来,李嘉诚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果然,有不少李嘉诚原来在塑胶公司发展的客户转向与李嘉诚合作。但李嘉诚无一例外地谢绝了,并且一再强调他原先打工那间塑胶公司的实力和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塑胶公司保持往来关系。李嘉诚的真诚使这些客户感动,找到李嘉诚的大部分客户又继续与塑胶公司做生意。

二十多年后,由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大危机。已经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挂帅救业。同时,将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那家塑胶公司,把自己的恩公从倒闭的边缘挽救回来。那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塑胶公司老板噙着热泪说:“我没有看走眼阿诚的为人。”李嘉诚的为人有口皆碑,这是生意兴隆的人际基础。

在创业之初,他成功地解决了创业所需的资金。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李嘉诚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到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知恩图报。

创业感悟:知恩图报是一个人做人的品质。在社会上,为了谋生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老板给你提供的赚钱、锻炼自己,以及积累经验的机会。就算你想离开另谋高就,但是一定要对前一份工作的老板心怀感激。李嘉诚屡次跳槽,每次都是自己在当时的行业做得正有前途的时候离开,且凭着自己对这一行业的准确认识对老板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是他知恩图报的表现,同时,又显示出小小年纪的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