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从考古发现中国
张经纬更新时间:2025-04-08 18:58:10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人类学家张经纬的首部考古学、历史学主题书评集,分为“考古”、“中国”、“神话”、“方法”和“诸野”五大板块。考古、历史著作固然厚重、深沉,但当我们用人类学思维重新理解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或许就能从那些作品中,品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文集中的诸多评论,不仅能通过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献,反思当下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还能让有关中国文明的研究者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经纬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国宝有故事:文物保护那些事儿
盛世兴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的重视,博物馆及历史名胜古迹成为游客最感兴趣的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作为新时代的新业态一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文物及文物保护的更多思考和讨论。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文物保护中最基础、最典型的100个问题,是了解文物保护知识直接、有效的科普历史5.5万字 - 会员
文明探源:考古十讲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力图从考古学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内容涵盖: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中国文化美好象征符号——“凤”的考古发现;以考古学实证说明民间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真实性;以玛雅文明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中国龙”介绍中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联;日本考古简史;等等。本书不仅包括中国的考古发现,还将中国历史文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生历史13.6万字 - 会员
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本书从学科本质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艺术考古”的属性、方法、呈现、材料以及应用等理论问题,集中地回应了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回顾了考古界、艺术史界对于“艺术考古”的专业性质、方法论等问题的诸种看法,对其中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并分析了艺术考古研究近年发展的新趋势,讨论紧扣学术前沿,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中,图像的呈现方法与材料的合理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历史12.5万字 - 会员
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研究
本书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所出中古官府杂帐簿文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迄十六国高昌郡,经阚氏、麹氏高昌王国,下至唐代西州时期,中国地方政权及统一王朝治理吐鲁番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北凉计赀出献丝帐、阚氏高昌某郡綵毯帐、唐某年西州高昌县更簿、开元时期北庭客使领料钱抄等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进一步证明20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推行郡县制,其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与内地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历史16.4万字 - 会员
黄河流域史前·夏商考古
本书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类型、年代、分期、特征等。全书包括《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的讨论》《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初探》《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等20历史24.7万字 - 会员
首都博物馆珍品集萃(第1辑)
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800多年建都历史的城市,而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的城市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与北京历史相关的、精美的文物,本书正是对这些文物中的精粹进行解读。书中分别对36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文物进行深度讲解和介绍。这些文物,就时间而言,年代从商至民国时期,就文物门类而言,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佛教造像、金银器、书法、绘画、民俗、石刻碑帖等。这些文物大多与北京相关,或出土于北京,历史26.6万字 - 会员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 会员
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
本书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作者在图像之海中选择十组壁画,发掘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讯息,还原壁画背后更宏大的时空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生息的人的生命故事,构筑起了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史。历史20.8万字 - 会员
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
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历史1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