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鞠海更新时间:2025-02-21 17:06:02
最新章节:地图彩插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这既是个人境遇所逼,也是时代潮流所迫”。作者紧扣曾国藩的五大生死局,以其奏疏、日记、家书、书信及亲朋僚友的记载为核心资料,探究其人生各阶段所陷生死局的时代背景、自身处境和心理状态,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虽然本书考察曾国藩应对不同生死局的不同做法和心态,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还是曾国藩,他内心的某种坚守从未改变。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不仅是时代和他的“变”,更是他在大变局里的“不变”。也许,内心的坚守才是曾国藩精神力量的真正所在,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曾国藩精神遗产的意义所在。
品牌:后浪出版
上架时间:2024-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鞠海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史记百句: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作为正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历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从《史记》中甄选精华百句,掘发太史公司马迁的历史5万字 - 会员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国家的维系,有赖于资源的汲取。资源汲取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传统中国国土广袤辽阔,地域差异千姿百态,在当时落后的交通、简陋的技术手段与信息能力的制约下,统治者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汲取资源呢?本书从重要性、稀缺性、交易费用、社会效果、国家的议价能力与多主体性等若干影响国家资源汲取模式的变量入手,结合开矿成本随时间递增的特点,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讨论清王朝的矿产资源汲取情形,在揭示清代矿政之模式历史31.6万字 - 会员
元末士人危素研究
元代人物历来受到学界关注,本书所考察的士人危素,是这一群体中的代表。危素(1303~1372),字太朴,号云林,江西临川人。他以文学著称,却因身仕元、明二朝备受后人争议。本书详尽探讨了危素的家世、生平、社会交往与文化成就等内容,旨在从个案角度增进对元朝政治、文化以及民族交融的认识。历史18.4万字 - 会员
故宫六百年(珍藏版)
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600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600年的历史。本书共100讲,分六个章节,以时间为经线,以故宫为场景,将大故宫600年历史从头细细道来,分别讲述明代故宫、清代故宫、民国故宫和新中国故宫四个时期的历史。原作销量40万册的珍藏版,本次调整为大开本全一册,进一步全面完善书中文字,保持经典版本、经典设计,精雕细琢,全新亮相历史28.8万字 - 会员
大师讲历史:吕思勉讲中国史(3)
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为“孤岛”后,为适应当时大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通过叙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且行文通俗流畅,为文化史中难得的佳作。为适应当时的教学需要,相对简略,然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历史5.5万字 - 会员
盛宣怀与晚清招商局和电报局
盛宣怀一生创办了众多实业,其中经历时间最长、在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影响最深远的,要数轮船招商局与中国电报总局。轮、电二局创办与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我国当时的军事、经济、民生的发展与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书按历史阶段梳理了轮、电二局创办与发展的过程,并着重探讨了盛宣怀与轮、电二局的密切关系,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14.7万字 - 会员
清末宣讲与演说研究
言语传播在清末的勃兴究竟具有怎样的媒介文化意义?透露了什么社会讯息?这些一直是传播史学界极少触碰的领域。本书聚焦清末的宣讲与演说活动,以清末社会变局为背景,探究言语传播兴盛之原因和这种媒介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在系统梳理清代宣讲与演说传播的内容、面貌、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透过这两种言语传播形式在清末剧烈变革的表象,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人际交往关系之变,进而探索传播媒介进化与社会结构、社会历史17.7万字 - 会员
三国全史2:天下归一(笔记插图版)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权威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本书讲述了汉中之战、魏宫夺嫡、荆州变局、汉魏禅代、历史31.7万字 - 会员
民国研究(2019年秋季号/总第36辑)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为总第36辑,共19篇文章,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与成果述评五个栏目。历史22.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樊树志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史学名家樊树志教授近十余年间所撰有关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读了晚明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如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六君子之狱、魏忠贤崇拜运动、文人结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阶、张居正、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人的仕宦与心路历程,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书中配有六十余幅图片,包括人物肖像、书画作品、典籍书影、档案资料及其他历史遗物等中国史20.7万字 - 会员
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
本书是一部以洪水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史著作,具体描述了中国1931年长江洪水对江淮地区,通过史料挖掘与铺陈,一方面解释了洪水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另一方面讲述了人们对洪水的应对。本书试图以这场洪水为出发点,考察中国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历史脉络、人与洪水关系的变化、人们对抗和引导洪水的活动,进而探究近代以来中国多发灾害的历史成因,回顾中国对灾害认知的不断加深,从而丰富对灾害历史研究的理解。中国史22.3万字 - 会员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本书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中国史27.3万字 - 会员
说春秋(全7册)
春秋是中国文化的爆发期,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一段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黄金时代,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轮番登场,积淀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个大变局时代,对欲望的追求导致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伴随着的是对规则的破坏,是人性恶的一面的爆发。春秋时期,是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设的过程。这种秩序不仅是国家之间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这套书用坚实丰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国史171万字 - 会员
读一页就上瘾的中国史(全2册)
本套书以一种全新视角,超出善恶、忠奸的二元对立思维,超出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叙事,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做了清晰的叙述。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从上古至清末的中国历史,帮助我们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与其内在逻辑。本套书共2册,不单单讲王朝兴衰,也不只聚焦于帝王将相,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在书中得到体现。《读一页就上瘾的中国史》能让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整体上的清晰把握,且能于字里行间中国史20.3万字 - 会员
南京六千年(城市里的中国)
这部书是对城市历史的解读,也是对中国何以是中国的解读,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找寻和解读。这里的六千年不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国的六千年。南京作为华夏历史中的枢纽之城,中国南北文化板块的枢纽之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枢纽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续、担当、解释过中华。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这样多的灾难、象征、预言与希望,它参与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文明推进的关键路口,深刻地思考过华夏的未来,中国史21.5万字